第339章 口口相传(第2页)
此时酒楼的三楼热闹非凡,正进行着一场诗会。
安阳长公主是一个爱诗之人。
今日是上元节,安阳长公主便宴请了京城的诸多才子,在酒楼的三楼组织了一场诗会。
为了提高这次诗会的分量。
安阳长公主把原国子监祭酒,现任户部侍郎赵维桢,以及礼部尚书孔瑾衍都请了过来。
同来还有青莲书院的山长许敬之等人。
一些学子文人冥想苦思,做足了模样,才把早就准备好的诗作拿出来,传给赵维桢他们点评一番。
今日诗会的主要内容,无非是描叙上元节的热闹情景。
只可惜大多诗作言辞华丽,却毫无意境可言。
赵维桢偶尔夸奖几句,便能让众士子激动的脸色通红,浑身发抖……
整个宴会觥筹交错,场面热烈,其乐融融。
期间还有京城的名妓弹琴歌唱一番。
此时名妓在舞台歌唱的曲目,正是中秋沈青辰所写的那首明月几时有。
虽然距离中秋已经过了好几个月,但这首词却依然在各个饮宴欢聚的场所被咏唱。
而且随着这首词不断地口口相传。
导致大梁各地区,甚至整个天下都在传唱这首明月几时有。
临安公主天下第一才女的名头也越来越盛。
但对于这首词是否是临安公主所作,京城的文人们始终抱有怀疑态度。
尽管临安公主后来又拿出了一首金缕衣,稳固了她京城第一才女的地位。
即便如此,也没有阻止人们对这首词作者的讨论。
结合当时中秋瑶华诗会的情况,很多人都怀疑这首词是沈青辰所作。
当然,这都是小范围的讨论。
没有人敢让临安公主背上沽名钓誉的名声。
所以在公开场合,这首词的着作权仍旧属于临安公主所有……
一曲罢了,名妓袅袅从舞台退下。
众多文人士子倚在三楼的围栏处,三三两两的聚集在一起,谈论着这首名扬天下的诗词。
一位中年文士叹息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文采斐然,意境深远,好词啊!”
“若是说这首词是临安公主所作,实在是令人难以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