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刘磐请命(第2页)
蔡瑁在交接兵权时,除未将水师交给刘磐外,荆州其余的马步军,尽皆交给了刘磐。
刘磐也知道,水师乃是蔡家在荆州的立足之本,自然不会交给外人。好在此次与周瑜交手,目的是为了夺回江夏,攻城拔寨的,水师也没有什么大的用武之地。
张允则在刘磐询问军情时,虽言语敷衍,却也大致交代了江夏守军的布防情况。蒯越虽未主动协助刘磐,却也未像此前那般隐瞒军情。
刘磐对此心知肚明,却也不愿在战前与蔡瑁等人计较。
他知道这次出征江夏,不但关乎荆州的安危,更关乎刘琦一派的未来,若能夺回江夏,不仅能稳固自身地位,更能为刘琦积累声望。
若战败,则不仅自己会被蔡瑁等人借机打压,刘琦的继承人地位也将岌岌可危。
是以,刘磐一面加紧整训军队,与蒯良、文聘商议进军方略。
一面刻意避开与蔡瑁等人的冲突,专注于备战事宜,只待大军集结完毕,便挥师东进,试图一举夺回江夏,扭转荆州的被动局面。
荆州军两度兵败江夏后,军中到处弥漫着一股低迷之气。
士兵或因连日征战疲惫不堪,或因屡战屡败心生畏惧,即便是将领层面,也多带着怯战、避战的心态,军心涣散、士气全无的弊端暴露无遗。 刘磐虽主动请缨出征,却也深知自己并非孙武、白起那般,能凭一己之力扭转军心的绝世名将,短时间内根本无法重塑军队的斗志与凝聚力。
如此一来,荆州军的集结进程变得格外缓慢。
负责征召士兵的官吏消极怠工,往往延误期限。
各地驻军奉命前往襄阳会合时,也多拖拖拉拉,行军速度远不及平日。
军械库的工匠们修复破损甲胄、打造新兵器时,亦缺乏效率,导致军备补充迟迟无法到位。
面对这般景象,荆州众将却不以为意,甚至私下里互相宽慰:“江东军虽夺了江夏,却也打了几场硬仗,损失定然不小,此刻必然人困马乏,哪有精力继续进攻?”
在他们看来,江东此前占据江夏后,始终只是固守城池,并未向荆州腹地推进,可见其短时间内,并无侵吞荆州的实力。
如今江东军刚经历了三场恶战,即便取胜,自身也需时间休整,绝不可能立刻发动新的攻势。
基于这种判断,荆州众将普遍认为,己方有充足的时间筹备军械粮草、整合军队,待军心士气逐渐恢复后,再从容出兵夺回江夏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