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船清梦等星河 作品

第50章 倾城之恋关我什么事50(第3页)

于道清之所以那样劝她,是在长期的工作总结出的经验,免费的粮种和农具,有些人是不会心疼的,哪怕手把手的教他们,也会偷懒,反正有朝廷兜底,种得好种的孬都有粮食吃。

后来于道清和汪云英觉得不行,就改成了衙门和农户分担粮种,农户只许花费远低于市价的钱,就能获得高产的粮种,而且衙门也可以垫付,农户在来年有了收成后再及时还上即可,新农具的租赁改造费用,则稍微提高了一点点。

尽管这法子在刚开始挨了不少骂,但骂着骂着,事情反倒是有了起色,至少没有再出现有人领了粮种回去后,直接就煮着吃了,或是糟践农具这些事情了。

于静婉却不愿如此,只觉得过于严苛了,但这半年多的时间里,养的蚕成活率低,织的布成品不好。

养蚕这件事,养不好还能有借口,但织出的布全是残次品,于静婉就起疑了,然后就发现了原因,她不像其余织坊的东家,是允许工人将残次品分了带走的,而且也没有罚金。

本意是好的,但结果却事与愿违,所以半个月前,于静婉就改变了织布作坊的管理办法,残次品一律不能带走,再有三次残次品,负责的工人直接辞退,其余工人出成本钱。

如今看来,不过半个月就见成效了,而这也是刚才养蚕的妇人们着急的原因,因为怕于静婉让蚕房也这么做。

于静婉的确也对蚕房做了改变,每个工人领取定额的蚕矢,按量结工钱,成活率和出丝率最低的直接走人,出丝排在前五的,下一次可以领翻倍的蚕矢,那工钱也就翻倍了。

她告诉所有人,做好了,工坊就能扩大,到时候就可以招更多的女工,首先就招她们的亲戚家人,争取明年年底时,保证出丝率和成品率,大家都有钱赚。

等工人们兴高采烈的忙去后,于静婉才回到屋里扒拉算盘,回忆长安在信中说的话,计算着要赶制多少粗布和棉布,才能供的上到时候所要的军需。

算一算,也只有不到两年的时间了,的确要抓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