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倾城之恋关我什么事64(第2页)
等人都派出去了,景宏才发现刚才围着他叽叽喳喳的弟弟妹妹们也都离开了,顿时气不打一处来,狠狠的捶了下桌子,又给手砸疼了。
景维康被宗正寺撸了官,心情正是烦躁,又被景宏喊了来,问这问那的,父子俩一言不合又吵吵了起来,景宏责怪他这个做父亲的,不顾儿子死活,景维康痛斥当儿子的不安生,顶撞他这个父亲,最终不欢而散。
景维康离开后,景宏越想越气不过,翌日天蒙蒙亮时,他就出了府,对管家说的是在府里心烦,去庄子里住两天。
可等几天后管家去庄子里办事时,才发现景宏根本就没在庄子里,去城门口打听才知道,他当日出了城走的是往北的管道,不是去庄子里的路。
景维康知道后,略一思索就知道这孩子肯定是上京了,在管家询问是否告诉老太爷时,他却说先瞒下来,别让老爷子担心,他会派人去追回来的。
等管家忧心忡忡的离开后,景维康却没有派人去追,心里还升起了一丝隐秘的期待。
景宏一路上也是提心吊胆的,生怕家里派人来找他,等他看到京城大门时才松了口气,然后就直接去了宁国公主在京的公主府。
宁国公主府里的嬷嬷,一看是自家公子来了,惊喜之外又怕是绍兴府出了什么事,连忙问:“公子怎么来了?”
景宏:“母亲呢?没在府里么?”
嬷嬷:“公主昨天就在宫里没回来,今日圣人祭太庙,公主也跟着去了。”
景宏扭头看向太庙的方向,好似还能听到沉闷的钟鼓声。
太庙外,秋风肃穆,金甲禁军肃立两侧,旌旗猎猎。
朱红宫门缓缓开启,礼官高唱:“圣人至——”
钟鼓齐鸣,编钟清越,笙箫和鸣,梵音如潮水般漫过太庙的每一寸砖石。
长安身着十二章纹玄色冕服,头戴十二旒冠,手持玉圭,缓步踏上汉白玉阶。
文武百官着朝服,垂首随行。
太庙内香烟缭绕,列祖列宗的灵位静静陈列,烛火摇曳中,长安的声音清冽如同一把剑。
长安双手执祭文,朗声诵读,声音在殿中回荡,仿佛穿透了时空与生死。
“............长安承天命,继大统,夙夜忧勤,不敢懈怠。十载励精图治,减轻赋税,整顿吏治,兴修水利,发展商贸,终复失土,拓疆千里,以慰先祖............”
“列祖列宗在上,长安必当尽心竭力,富民强国,海晏河清。”
祭典结束后,长安又去了先帝陵寝,烧了祭文后才算放下了这桩事情。
从太庙回来,富彦国就真的要致仕了,长安对其恩赐甚重,以忠勤体国为由,加封太子太师,赐良田金帛,准其用亲王仪仗还乡,并赐其匾额挂于家祠,永彰功绩。
富彦国离京那日,长安独自站在皇城高楼上,俯瞰京城繁华的街市,良久没有出声。
发财:“怎么了?”
长安:“他还是帮了我最后一个忙。”
发财:“什么忙?”
长安:“我没有恩荫他的子孙入仕。”
按照惯例,像是富彦国这样的宰相,于国于朝廷都一片赤诚,且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在致仕之时,家里的后辈是可以被恩荫官职,以及入学国子监的。
长安:“我厚赐他金银,给了两个太学的名额,却也让他做了靶子,以后再有官员致仕,子孙得不到恩荫,也就没人敢有异议了。”
还不等再和发财说什么,就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浮云:“圣人,宁国公主吐血晕厥了。”
长安:“为何?”
浮云面露难色:“景萱郡君求到了内廷司,已经有太医前去诊治了。”
长安:“到底所为何事?”
浮云:“两日前,景宏公子从绍兴府来了,一直在和公主吵闹,甚至还将景萱郡君叫了回去责骂,郡君让人将他关锁到了屋里,准备这两日就亲自送他回绍兴府,怎知,公主去偷偷放人时,被景宏公子的话给气到了.......”
长安:“景宏说了什么?”
浮云:“无非是怨怼公主给景萱请封的话,但是,景宏公子口不择言,说就是因为公主愚钝,所以才不得驸马的真心爱护,全家人都是哄着骗着她的.......”
这番话,又让长安想到了原身,“你也去看看吧,等宁国无碍后,让景萱来见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