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船清梦等星河 作品

第65章 倾城之恋关我什么事65(第2页)

长安:“也是众位爱卿的功劳。”

君臣互夸了几句后,这几人才联袂离开,景萱也从后殿走了进来。

长安:“你母亲如何了?”

景萱:“还在伤心,前些天夜里总睡不着,太医给开了药调理,如今已经能安枕了。”

“圣人,母亲的事情,让您为难了。”

长安;“朕与你母亲是至亲,朕不护着她,还有谁能护着她。”

“刚刚你也听到了,那些大人们动辄以礼法来束缚咱们,那些他们唾手可得的东西,却是需要咱们百般努力才能窥见一丝天光的。”

“萱儿,礼法若不能护人时,便该由人来护人。”

“可你若想护人,就要有能护人的力量,刀枪剑戟,权谋韬略,人心向背,这些都可以是力量。”

“手无寸铁,身无所侍,就会永远受制于人。”

景萱的眼睛渐渐亮了起来,像是有一簇名为野心的火苗在燃烧,“谨遵圣人教诲!”

长安:“去告诉你母亲这个好消息吧。”

景萱行过礼,脚步雀跃的向外走去,才终于有了十几岁少年人的青春活力。

发财:“你要培养她做继承人么?”

长安:“是要培养她,却不是做继承人。”

“我才四十岁,选继承人也太早了,而且我也没有立继承人的想法。”

“人性是禁不起考验的,尤其是帝王之位和万里江山,大权在握生杀予夺的滋味,任谁尝过也不会轻易舍弃,可我要的是海晏河清,民富国强,而不是王朝永固。”

史书上留下的哪怕只有只言片语,也都是一个王朝的血泪经验,以史为鉴,才能知兴替,为何这一朝重文抑武,那时因为他们总结前朝灭亡的教训是武人乱政,藩镇权重作乱,因此才将兵分离,强干弱枝。

可强干弱枝的结果,就是朝廷一旦出了问题,就没有强势的藩王能够站出来稳定大局,挽救社稷于危难之中。

前朝后期只是中央政令不通,半身不遂而已,可地方节度使照样能挺身而出,武德充沛的拳打四方脚踢八面。

可长安刚来的时候,冗兵却是最轻的问题了,为了避免生灵涂炭,也为了活得更好,长安这才非得争一争宝座,否则真到山河破碎时,就悔之晚矣了。

“我从节制了河中路驻军,到如今这近二十年的时间里,一直在努力发展军备,提升战力,借东征调整军队,为的就是防止权臣出现,威胁天下安危。”

“可权臣,不只是会出现在军中,帝王身边的权臣才更让人担心。”

历史的无数次经验都证明了,一旦强势的君主去世,哪怕权力只出现一秒的真空,无论是哪个忠良之臣,都靠不住的。

秦始皇在位时,李斯绝对是忠臣,可照样敢在始皇死后篡改遗诏,周勃陈平之辈敢弑君,霍光也能废立太子,更有甚者,司马懿在洛水发誓时射出的那只箭,就已经断了所有权臣的生路。

长安:“我对权臣尚且要百般防备,才能保证后面想走的路没有太大阻碍,立继承人只会是自找麻烦。”

“立了继承人,那就是给了对方法统上的大义名分,先不说会不会出现结党营私,到时候,若我在实行变革时,对方旗帜鲜明的反对又该如何,太麻烦了。”

“到那时,再去劝对方放下实权,做个名义上的统治者,怕是会很难。”

发财:“可是,咱们真的能等到社会大变革的那日么?”

长安:“会的。”

纵观几千年的王朝历史,历朝历代都是在总结前朝的经验教训基础上,不断改良自身统治的,汉承秦制,却也为了避免二世而亡,将子孙都封了诸侯,可又出现了七国之乱。

晋武帝鉴汉魏之失,大封宗室为藩王,结果酿成八王之乱。唐太宗以隋亡为戒,轻徭薄赋、虚心纳谏,却仍难逃藩镇割据之祸。

这种解决旧疾却又引发新患的怪圈,其根源在于专制体制下权力制衡的先天不足,当改革只限于统治技术层面的修补,而不触及根本的制度时,历史的教训就永远只能成为下一个教训的错题本。

因此当人们发现,等藩王,外戚,武勋,文贵,甚至连游牧民族的问题都解决了后,土地兼并这一痼疾却始终如附骨之疽,成为王朝覆灭的终极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