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结局(二)
暄儿虽然聪慧有治国能耐,可到底脸上无毛,朝臣们总是会看轻他几分,会欺负他。
他养病的时候,就听说了朝堂上有些臣子居然孩视暄儿。
话里话外,都是暄儿还小,你这个年纪还是要多读书,你不懂,你要听我们的。
暄儿抓住他们的错误,没有拿掉他们官职,只是将他们贬到南边教化百姓。
……
当时他就一个想法:我儿聪明仁善,长的还玉雪可爱,之所以将你们贬至岭南,是你们孩视他,逼他不得不如此杀鸡儆猴立威的。
朕一定要雄起,决不能让人欺负了我儿!
一定要养好病,要多撑几年!
还有狄青……
赵祯眼里闪过复杂,他其实延续了太宗、真宗对武将的忌惮,即使知晓狄青对大宋,对他很忠诚。
但这次他突然暴病,狄青身为一个战功赫赫的武将,打破自太宗以后,枢密使均由文官担任的惯例。
这般人物却没有如某些文臣那般孩视暄儿,反而对他很是恭敬,很维护支持暄儿,也甘愿被暄儿驱使。
他做到了他能做到的极致。
这样的武将,留给暄儿他放心,这枢密使,还是继续让他担着吧!
毕竟这些时日,某些文臣们太过得意忘形了!
果然,不能太过抬举他们,武将还是得稍微给些机会他们。
难得的,因为太子赵暄的缘故,赵祯不耳根子软,任由文臣们弹劾走狄青。
却没发现,跟他禀报这一切的李全福,在离开的时候,碰到刚进来的太子的时候,立马极其恭敬的给其行礼,期间还特意给了个暗示的眼神。
赵暄笑吟吟的跟李全福颔首示意,脚步不停地往里面走。
“给父皇您请安!”
……
躺在床上休养的赵祯,当即找儿子旁敲侧击朝堂上的事情。
对于朝堂上发生的事情,赵暄没有瞒着赵祯,不过对于朝堂上官员们对他的为难,对他的轻视,他避重就轻,没有告知赵祯。
但赵祯通过各种问询,旁敲侧击,能佐证李全福告知他的消息。
赵暄垂眸:爹爹,等您病好了,可得帮儿子好好削一削那些人!
以及,儿子瞧那狄青挺不错的,以后儿子收回燕云十六州、开疆拓土还用得上他,可不能就这么被文臣们给打压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