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刀赠英雄
骏马随佳偶,宝刀赠英雄。
老马识途,离开京城独自回家的骏马红鸯带回竹林中的,除了那把跟随项人尔征战多年的抗倭刀“巨鲨”,还有一封项人尔留给李诗诗的绝笔信。
李诗诗展信细读,心绪难平。
信的第一行字是:诗诗吾妻,卿卿如晤。
两行清泪自李诗诗的眼眶滑落,夫君项人尔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仿如昨日。
她接着向下看去:
诗诗吾妻,卿卿如晤:
此番进京,凶难险阻,九死一生。
若未归,则必死。
万莫赴京中寻我尸身,以免节外生枝,徒遭横祸。
家与国,两难全;情和义,挑一肩。
抗倭数年,岂忍因一己之私而罔顾国家之危,使百姓再陷于倭寇铁蹄之下?
故割儿女之私情,以使百姓爱其所爱,免遭离乱之苦。
欲舍此身躯,以死谏言,伸大义于天下,以求锄奸斩佞,复用忠良,拒倭寇于国门之外,守万家于疆域之内。
一腔热血,满腹忠肝,无悔无畏,唯独,唯独有愧于你。
十载守孤城,相随行千里。
深情厚谊,今世恐难偿还,来生必当有报。
夫:项人尔
李诗诗从骏马红鸯身上将绝笔信拿出,一字一句看过之后,手中的信纸却早已被泪水湿透。
待将眼泪哭干,李诗诗才去屋里寻了几件丈夫的旧衣,于篱笆院中立了一座没有尸身的衣冠冢,只求日夜相守,寄托情思。
项人尔身死之后,李诗诗本已心灰意冷,了无牵挂。
一日,她忽闻倭寇卷土重来,再夺海波城,复侵东南,以致人心惴惴惶惶,百姓寝食难安。
李诗诗知夫君项人尔将平倭荡寇视作平生之志,不忍丈夫白白牺牲,使一腔热血付诸东流。
她承夫遗志,散尽家财,穷极人力,搜山检海,方才找到戚弘毅的行踪。
因此,便有了渡口的那一幕。
看着项人尔的坟茔,戚弘毅淌泪不止,心中愤恨难平。
忽的,戚弘毅竟面向坟茔,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战友之情大于天。
血染沙场中,泪洒将军面。
陈忘等人面对此番景象,亦默不作声,低头闭目,静静地为项人尔哀悼。
哀默寂静之中,突闻一声刀鸣。
众人顿时警觉,循声而望,竟是李诗诗忽然伸出手,猛地拔出了插在丈夫坟茔之侧的那一把抗倭刀。
“诗诗姐”,
“李姑娘”……
看着李诗诗提刀在手,众人一片惊呼,生怕她因伤心过度,做出什么难以预料的事情来。
然而,此时此刻,李诗诗却显得分外镇静。
她将长刀一横,持在手中,随即面向戚弘毅,开口道:“将军,夫君带我离军隐居之后,常常怀抱此刀长吁短叹。每念及旧日军中袍泽,便言此刀乃将军昔日铸造,赠予夫君,专门用来克制倭刀,未曾想倭寇未绝,此刀竟先无用武之地。每念及此,夫君往往神情落寞,满腹忧愁,似英雄气短,若壮志难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