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一章 南桥市场(第2页)

谁都不能白忙活不是吗?

不过,来的第一天,陈远志并不打算这么快就买调料,首先没地方放,也不好运输,因此还是得先买车。

在外面问了价钱,又在市场里面转了一会儿,大概了解了市场行情,陈远志溜溜达达又走了出来。四下张望了一番,陈远志决定原路返回,走到青石桥边,一只脚踏上桥,无意中往河面望了一眼,忽然发现桥左面不远处一个摆地摊的。

摊子不大,人也不多,但却一下子抓住了陈远志的眼球,因为牌子上写的是“现场制作各种金银首饰”。

这就有点投其所好了。

陈远志随身就带着金子呢!于是一转身下了桥,朝那个小地摊走过去。

摊主是个看不出多少年龄的老头,头发乱糟糟的,凌乱的胡子,脸上的皱纹像几十年的老榆树皮一样纵横交错,岁月的痕迹非常明显。

他的地摊其实就是一张破桌子,一个破凳子,还有一些零零碎碎的工具。

地摊前没有人,偶尔有人路过问一句就走了。

老头耷拉着眼,揣着手,趴在桌子上,一副昏昏欲睡但又睡不着的样子。

因为冷,毕竟是冬天嘛,哪怕是不下雪,不刮风,终究是不暖和的。

看见陈远志走过来,老头抬了一下眼皮,似乎眼前一亮。

但是,目光落在他手里提的编织袋,顿时又暗淡下去,也不搭话,耷拉着眼皮干坐着。

怪不得生意这么差,就这没眼力劲的模样,还不修边幅,谁愿意跟你做生意?

陈远志心里有些无语,不过并不觉得意外。

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做生意,尤其是刚改革开放的时候,大家都不懂,全凭脑子一热,觉得卖什么能挣钱就去做了,但具体怎么做,都没有详细规划,更不用说自身形象了。

平时穿什么就是什么,根本想不到要去改变。

不像前世,很多知名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和形象,都是专门设计出来的。

就是为了加深消费者的记忆。

像这个老头这样的,无论技术怎样,就他这形象,就注定一辈子只能摆地摊。成不了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