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目标潼关(第2页)
王凝之一声长叹,“早知道这么麻烦,我真该自己去的。”
夫妻俩其实都担心儿子,互相抱怨几句,心里还能好受些。
数日之后,从洛阳出发的五万大军抵达陕城,渡河前往河东,奔赴蒲阪。
王殊身为周王世子,是这次出征名义上的统帅,但实际上的军队指挥权,王凝之交给了朱序。
所以在抵达蒲阪之后,王殊坚持让朱序坐在主位,对大军发号施令。
“朱将军治理青州多年,百姓安定,又北伐辽东,西征并州,战功卓着,此次出征,我就是来向将军学习的,可不敢居上位。”
两人谦让了一回,在王殊的坚持下,最终还是朱序坐到了帅案之后,王殊则在他侧前方坐下,其余众将,分坐两排,以王恭与何无忌为首。
行军安排,在出发前,朱序便和王凝之有过商量。
大军之所以没有走水路直奔蒲津渡,就是在等秦军先动,北上去夺取合阳,他们再出其不意,渡河进攻华阴。
华阴位于华山脚下,与潼关一样,在渭水之南。
朱序说道:“据斥候回报,长安派出援军,会合大荔守军,已于昨日北上,所以我们明日便出发,水路并进,直奔华阴城。”
王恭虽然不满王凝之篡权,但是在攻秦这种大是大非的事情上,还是不会违逆的,与众人一起拱手称是。
朱序于是做了战斗部署,他自领三万大军渡河,先行前往华阴城,王恭率一万人在渭水北岸布阵,防止大荔守军前来救援,何无忌则领一万水军乘船,从黄河进入渭水,运送攻城器械和粮草辎重,并掩护渭水北岸的王恭部。
几人高声领命。
朱序又对王殊说道:“世子则坐镇蒲津渡,随时关注合阳和潼关方向的情况,若需进行战略调整,随时通报我等。”
王殊同样端正表情,拱手称是。
大军在蒲阪休整了一日,便来到蒲津渡,西渡黄河。
王殊留下慕容冲统领父亲交给他的亲卫队,让十八岁的刘裕跟着何无忌一道出战,刘穆之坐镇蒲坂城,负责后方物资的调度,崔宏作为记室令史?,跟在王殊身边,负责各地的来往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