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忘带钱了?(第2页)

现在暴雪封山,路况艰难,两人不敢走快,只能小心翼翼地摸索前进。

走了半个多小时,总算走出村口小道,接下来还有十几里难走的山路。

张大脑袋折断两根粗壮的树枝,递给张诚一根,当做探路棍。

寒风怒号,呜咽作响,如同鬼哭狼嚎。

两人埋头赶路,在崎岖山道上艰难跋涉。

张大脑袋用树枝一下一下戳着雪地,探寻着脚下的路……

张诚跟在后面,看着这被大雪覆盖的山路,心中感慨万千。

想要富,先修路,真是至理名言。

张家村靠山吃山,响应政策种植果树。

丰收季节,供销社也会派人来收购。

可就是这崎岖难行的山路,成了制约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

运进来的物资困难,运出去的果子也难。

两人在山路上足足走了三个小时,才终于走完这十几里山道。

“呼哧……呼哧……”

走出山路,张大脑袋累得气喘吁吁,放下肩上的麻袋,扯下面巾,长长吐出一口浊气,扭头对张诚苦笑道:“娘的,刚才走在山道上,我腿都软了,真怕一脚踩空,直接滚下山崖,我都在想,家里给我准备啥样的棺材了。”

张诚也笑了笑,抹了把脸上的雪水,“山路积雪太厚,确实危险,我也心里发毛,没底。”

两人就着路边积雪,简单吃了点干粮,又喝了几口凉水,补充体力。

休息片刻,继续赶路。

又走了两个多小时,天色逐渐昏暗下来,两人终于看到了阜宁县城的轮廓。

远远望去,县城笼罩在一片昏黄暮色中,如同风雪中飘摇的孤舟。

进了县城,张大脑袋才想起一个最现实的问题,挠着头问张诚:“二狗子,咱们这黄精,卖给谁啊?”

这年头,政策虽然有所松动,但明面上的自由市场还没放开,只有一些偷偷摸摸的“黑市”。

可现在这鬼天气,大雪封城,黑市估计也早就关门了。

当然,张诚也没打算去什么黑市。

现在是八六年,物资流通主要渠道还是供销社。

国营的供销社,既卖工

业品,也收购农副产品。

张诚的目标,就是县供销社。

不过,现在天色已晚,供销社肯定关门了。

“先找个地方住下再说吧。”张诚道。

“成!”张大脑袋点点头,憨厚一笑:“那……咱们去招待所?”

“嗯。”

对于八十年代的阜宁县城,张诚记忆模糊,只能让张大脑袋带路。

张大脑袋轻车熟路,领着张诚来到一家县招待所。

到了招待所门口,两人才尴尬地发现……身上都没带钱。

站在招待所柜台前,张诚和张大脑袋面面相觑,柜台里面,一个三十多岁,穿着藏青色棉袄的女招待员,正用疑惑的目光打量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