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开导(第2页)

  问题是这个同桌平时顶多就是成绩比自己好一点,但差距没有大到让人觉得离谱的程度。

  那一个补习班的同学,难免就会觉得,早知道我也报了,怎么就给你上岸了呢?

  或者觉得我上我也行,你能上岸不过是我没报而已。

  等等等等,诸如这样的思想。

  当一个阶层的人,跳到另一个阶层时。

  原先的阶层会有不服气的感觉也在所难免。

  这些女官们的心情就是如此。

  为什么对孙若薇没有这种情况,说白了,就是宫里人对孙若薇的底细并不大清楚。

  再加上又是编造的清白家世,且孙若薇的养父说起来,其实也是不大不小的官了。

  且又只是太孙嫔而非太孙妃,所以女官们的不服气也就小了许多。

  而这些对胡善祥不服气的女官们,却在其帮着还是太子妃的皇后打理后宫后,渐渐没了议论声。

  胡善祥打理过几世的后宫,对于如何拿捏人心,分寸掌握的极好。

  无非就是四个字,恩威并施,公平仁厚。

  一味的宽容或者一味的威压,只会适得其反。

  胡善祥的位置越发稳固,这几年下来,所谓的不服气之声也渐渐消失,反而提到其都称口夸赞。

  这些变化,连月都是看在心里的,如何不担忧呢?

  “给太子妃请安。”

  孙若薇看到她来,忙撑着虚弱的身子就要下跪。

  胡善祥连忙制止了。

  她此来不是想耍威风的,而是想解开孙若薇的心结。

  哪怕解不开,至少让对方好受些也行。

  毕竟对方没有孩子,是自己做的。

  如果有了孩子,孙若薇固然会因为徐滨伤心,但至少有了精神寄托,不至于像现在这般死气沉沉。

  而且就冲着孙若薇愿意牺牲自己也要解救靖难遗孤,胡善祥也愿意帮一把。

  毕竟强行要孙若薇进宫,错不在她,而在于朱棣的疑心,在于朱瞻基没有拒绝。

  况且,其实就连她自己,也是靖难遗孤,不是吗?

  “不必多礼。”

  胡善祥在她身旁坐下,一脸关切的模样:“我听说你这病了有些时日了,却反反复复总是不见好。可是太医不得利?要不要换个太医,重新换个方子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