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彦祖 作品

第27章 贵州的未来在哪(第2页)

  “西南需要稳定,需要长治久安,那么现在就不能开战。”

  “王守仁已经从贵州带来了十几名土司,米鲁愿意主动交出这些人,也说明她惧怕朝廷天威,既然面子给了过来,这十几名土司就杀了安抚天下民心,这样对天下百姓都有了交代,朝廷不会被人口诛笔伐。”

  弘治皇帝缓缓坐在太师椅上,手指轻轻敲着桌面,问道:“贵州的未来在哪?”

  “该怎么治这些土司?”

  像是自言自语,更像是询问两个儿子。

  朱厚炜沉思片刻,才开口道:“改土归流?”

  弘治皇帝狐疑的看着朱厚炜。

  朱厚炜道:“太宗当初对土司的政治政策是安抚为主,以夷制夷,设置宣慰司,却将行政权交给土司自己,由土司自己推举大土司对土民治理。”

  “这条政策看似不错,但长期发展下来,积弊难返,矛盾日渐突出。”

  “不妨朝廷直接派流官去西南各县,不再给与大土司行政管理权,管理土司的日常由朝廷官府进行。”

  弘治皇帝想了想,道:“这会更加激起大土司的矛盾。”

  朱厚炜道:“慢火炖肉,不必一下全部改完,只要父皇觉得这个政策可取,那就一点点来。”

  土民百万,这些人都是大明的子民,可他们却对明朝没有任何归属感,得益于明朝对西南土司的忽视,因此也让汉民土民之间相处矛盾重重。

  汉民看不起土民,土民觉得他们根本就不是朝廷的亲儿子。

  百年来一直这么持续下去,土民对大明有归属感才怪呢。

  不仅要从思想上改变土民,还要从思想上改变汉民,让汉民接受土民,让西南各个民族一家亲。

  这又不得不提杨廷和的同化、教化之策。

  弘治皇帝微微颔首:“倒是可以试着推行。”

  “百万土民用则利,弃则弊。若是他们全部归属朝廷,西南未必不能推行梯田,种植作物,将会给大明带来十足之利。”

  弘治皇帝心中有了方向,此时也稍稍轻松了些许,又将话题引到钱钺身上,道:“历来朝廷推行外察和京察之策,但监察的全部都是文官,兵部往后也许推举出兵察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