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朱厚照的难题(第2页)
天象预警,此不可谓不是最佳的反击时刻!
于是以都察院左都御史闵珪为首的朝中重臣,开始极力上奏规劝,表明天象预警,天子当谨遵德行礼法,或者会让大明生灵涂炭。
封建社会要保持迷信的根本原因,是上层决定的。只有全民皆迷信神罚,才有东西去制衡家天下的帝王。
不然天子的权力根本无法约束,千古名臣董仲舒在提出天人感应君权天授、天子等概念的时候,一边是为了确定皇位正统,一边也是为了约束皇权。
皇帝在享受万民信阳为天之子的同时,自然要对上天恭恭敬敬。
或许接受过良好教育的皇帝不会信任这些,但万民信就足够了,民能载舟也能覆舟!
于是乎,朝中大半臣僚,纷纷规劝朱厚照,让他谨遵礼法,撤回对钱钺的严厉惩罚,免除其家眷的罪责。
“大伴,你说孤该怎么办?”
这么多奏疏如狼似虎的送到朱厚照面前,朱厚照确实慌了,要知道送上奏疏的不是一些小杂鱼,是内阁六部联合抬送过来的奏本。
这些人各个身居机要,他们若是同时罢工,大明这台机器会立刻停止运转!
朱厚照第一时间让刘瑾去找了弘治皇帝商讨对策,只是弘治皇帝并没有见刘瑾,让朱厚照自己决定国家大事!
于是朱厚照又让刘瑾去找自己的弟弟来乾清宫商讨,但朱厚炜借口推辞,说他正在和王守仁对接西南事,无暇顾及朝堂政事。
实在找不到人商讨,朱厚照才不得不问刘瑾。
刘瑾想了想,道:“爷,文官们以上天为刀、神佛为剑,想要挡住他们的攻击不易呀!”
朱厚照气急败坏的道:“孤用你说?”
“孤问你怎么办?想不到办法就去南京守陵去,要你何用?!”
刘瑾赶忙道:“爷,其实办法也不是没有。”
“有屁就放啊,你还憋着干什么呀?”朱厚照狠狠的训斥刘瑾。
刘瑾道:“只要不是上天预警就行啦。”
“咱们从治黄河的文官中,找出几个顶罪,就说黄河决堤,是他们人为干的,工程没修好,导致黄河决堤泛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