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人才紧缺(第2页)
朱由校闻言点了点头,沉思片刻后说道:“你们几个负责清查北方数省各大寺庙,至于清查南方各省的寺庙,便由司礼监秉笔刘若愚和御马监提督曹化淳领兵南下清查。”
顾秉谦、毕自肃、老魏三人赶忙领命。
朱由校又补充道:“大半忠义侯,你们也派遣厂卫协助刘若愚和曹化淳二人行动。”
江宁和老魏再次领命。
接下来,户部尚书徐光启站起身说道:“启禀陛下,如今兵杖局、军器局铸造各类火器进展良好,但有一个问题,就是对煤炭的需求。
希望陛下能下旨让西山煤矿给户部交送一部分水洗过的煤炭。”
朱由校闻言,眉头微皱,心中暗骂:“好你个徐老六,敲竹杠居然敲到朕头上来了。”
随即冷哼一声道:“西山煤矿由魏大伴负责,稍后你与他商议即可。”
听到朱由校没有当场答应,徐光启暗道自己想白嫖的计划落空了。
就在这时,朱由校再次开口问道:“诸位爱卿,你们还有别的事吗?”
话音刚落,吏部尚书杨鹤蹭地一下站了起来,一脸正色地说道:“启禀陛下,忠义侯今日有要事向陛下启奏!”
随着杨鹤的话音落下,在场众人齐刷刷地转头看向江宁,江宁当场脸都绿了,心中暗自骂道:“好你个杨鹤,我又不是没嘴,不会说话,用得着你替我发声?”
看着江宁吃瘪的模样,孙承宗、袁可立二人对视一眼,抚着胡须,面露微笑,其他各位大佬也都目光灼灼,满脸兴致。
因为每次出现这种情况,江宁总会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惊喜”,也不知道今天又会有什么新花样。
随后,江宁站起身来,咬了咬牙说道:“启禀陛下,如今朝廷人才紧缺,臣建议再开恩科选拔人才,充实朝堂和各地官府。”
谁知话音刚落,孙承宗、袁可立二人立刻站起身说道:“陛下,万万不可!”
江宁满脸疑惑,紧接着,朱由校也一脸正色地说道:“忠义侯,朝廷目前的情况大家心里都清楚,但开办科举万万不可。
如今东林书院虽已覆灭,但江南读书人势力仍在,北方学子的学识才干,根本无法与南方学子相比。
若是朝廷贸然开办科举,选拔出的人才大半会是南方学子,北方学子寥寥无几。
短时间内或许看不出什么,但过几年之后,搞不好朝堂上会冒出第二个东林党。”
江宁闻言微微一愣,随后孙承宗一脸正色地说道:“忠义侯,你可知当年大明开国之初,太祖爷并未急于开办科举,而是一边大力兴办社学、县学、府学,一边采用保举制。
原因无他,北方久经战乱,学子根本无法安心读书。
反观南方文风昌盛,当年的南北榜案便是前车之鉴。
起初,太祖也举办过几场科举,但最后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录取的学子大半是南方人,北方学子寥寥无几。
这还是太祖有意关照的结果,若是凭真才实学,北方学子完全不是南方学子的对手。
为此,洪武年间科举数次中断,最长一次长达八年。
如今朝廷在北方大力推行社学,鼓励学子读书,便是为了压制南方文风。”
这时朱由校也再度开口说道:“孙师傅所言不错,这也是朕为何从天启二年之后,便不再举办恩科的原因。”
江宁暗道自己大意了,居然把这茬给忘了。
但一旁的杨鹤还在满脸幽怨地盯着自己。
就在这时,江宁猛然想起还有一部分人可为大明效力,那便是西南土司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