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傻呼呼 作品

第390章 审讯宁家

张希安心急如焚地再次赶到黄白县时,发觉田家大门紧闭,外头站着七八名巡检,为首的巡检杨大单膝点地,玄色差服被夜风吹得猎猎作响。他额角挂着薄汗,却仍挺直了腰板,声音像敲在青铜上般清越:\"张大人,按照您的吩咐。宁家上下一百三十八口,老弱妇孺皆已圈在偏院。连辰时出门买菜的钱妈子都被截在二门内,半根头发丝都没漏出去。\"

张希安抬眼时,正撞见廊下灯笼里映出的两张脸——一个是抱着襁褓的小丫鬟,睫毛上还挂着泪珠;另一个是须发皆白的老管家,被两个年轻巡检架着胳膊,却仍梗着脖子直哼哼。张希安喉结动了动,指尖无意识摩挲着袖口磨损的云纹,这是清源县任上留下的旧痕。

“这是什么情况?”张希安指了指丫鬟跟管事。

“回禀大人,此二人哭嚷着要出去。下官没肯,他们就一哭二闹三上吊。不过没事,两鞭子下去就老实了。”杨大笑了笑说道。

张希安面色凝重地点点头,然后追问道:“在这期间,有没有其他人来过?”

巡检连忙回答道:“回禀大人,皇城司的人倒是来过一趟。他们手持令牌,声称是前来调查。我等没法阻拦,只得让人跟着。皇城司大约查了大半个时辰左右,就离开了。我们的人一直跟在他们后面,发现皇城司的亲事官只是查看了一些物件,主要是查了书房,还有宁九的房间。期间并没有与宁家的人有过任何交谈。”

“嗯,处理得相当不错啊。”张希安面带微笑,满意地点了点头。他仔细观察着眼前的场景,心中暗自感叹:巡检衙门的巡检们整体能力确实非常出众,远远超过了普通县衙的捕快和衙役们。

从做事方法到破案能力,再到各个方面的表现,这些巡检都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素养和工作效率。他们不仅能够迅速应对各种复杂的情况,还能准确地分析线索、找出关键证据,这让张希安对他们的能力刮目相看。

回想起自己在清源县时的经历,张希安不禁感到一阵唏嘘。那时的他,由于手底下没有办事牢靠的人,常常在处理案件时遇到重重困难。尤其是遇到一些重大案件时,他几乎都要亲自出马,事必躬亲。

虽然这是他作为官员的职责所在,但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让他倍感疲惫。每一个案件都像是一座沉重的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而现在,看到巡检衙门的巡检们如此出色的表现,张希安终于松了一口气,他知道自己可以稍稍放下一些担子了。

“宁家的人审了没有?”张希安又问道。

“回禀大人,还未进行审问。”巡检回答道。“毕竟现在没有铁证,而且宁家也有些势力,贸然得罪,就怕狗急跳墙。”\"回大人。\"另一名巡检上前半步,\"宁家在黄白县有十三间绸缎庄、两座当铺,还有三间牙行,其他行当也是多有涉及。连着几任县太爷的寿礼都是宁家包办的......小的们怕贸然动刑惹出祸事。\"

\"怕?\"张希安反问一声,指节叩在案上发出闷响,\"怕什么?你们都是朝廷命官,怕他个富户?!\"他突然拔高声音,\"去,挑七八个机灵的,把宁家前后院翻个底朝天!连马厩的草垛、茅房的砖缝都别放过!看看有没有暗室之类的。\"

巡检们应声退下时,张希安的目光落在廊角那盆半枯的绿萝上——这是方才在宁家正厅看见的,盆土湿润却叶尖发焦,倒像是被人刻意浇了盐水。\"宁家......有意思。\"他低声念叨,指尖轻轻叩了叩太阳穴。

“来人!”张希安说道。“去把黄白县县令黄县令请来。”

不多时,黄县令急匆匆赶来。

急促的脚步声打断了他的思绪。黄县令官靴上的铜钉磕在门槛上叮当作响,他满面堆笑地拱着手,官服上的仙鹤补子被风掀起一角:\"大人舟车劳顿,下官该早些来迎的!可巧后衙灶上煨了燕窝粥,您先喝口暖暖身子......\"紧接着,黄县令又说,“张大人,您这一路舟车劳顿,当真得歇歇,累垮了身子可不值当。”黄县令一脸关切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