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海上商人 (第2页)
赛义德是来自于拉苏里王朝的远洋商人,哪里是阿拉伯半岛的南端,后世的也门。
沐春曾向朱雄英提到的亚丁国,实际上是拉苏里王朝的一个着名港口,由于认知有限,所以以港口之名,冠以国名。
忽然,了望手在桅杆上喊:“右前方有船!挂着大明海东行省的旗帜!”
赛义德眯起眼,看见一艘双桅船正从晨雾中驶来,船身比他的“法赫尔号”小一半,船头上挂着两个旗帜,一个是大明的青天日月旗,一个是白地太极旗。
这个曲线螺旋的标志,是大明海东行省,以前的高丽最喜欢用的风格。
这个船头站着一个人,穿藏青色官袍,腰间佩着弯刀,看打扮像是船长。
赛义德认得这种船,去年在泉州港见过,海东行省的高丽人,常来大明贩人参、青瓷,偶尔也会收些南洋的胡椒回去,但来到这么远的高丽人,还是很少见。
“减速,挂友好旗。”赛义德吩咐舵手。他不想惹麻烦,尤其在这片鱼龙混杂混杂的海域。
高丽船渐渐靠近,两船相距不过十丈时,那穿官袍的船长用汉语喊道:
“对面是拉苏里来的船吗?我是大明海东布政使司的朴允植,去南洋贸易!可否登船一叙,就当交个朋友!”他的汉语带着生硬的尾音,却比多数南洋商人流利。
赛义德想了想,见对方甲板上只出现了两个人,看起来是来谈生意的,本着买卖人的心理。他让水手放下绳梯,请朴允植上船。
朴允植约莫四十岁,脸上刻着海风刮出的细纹,目光扫过甲板时,在货舱入口的铁栅栏上顿了顿——那里正传来铁链拖动的轻响,混着昆仑奴低声的喘息。
两人相互寒暄了几句,相互知晓了姓名,便开始谈一些正事儿了。
“赛义德船长,”朴允植直奔主题,他朝货舱的方向抬了抬下巴,“听说阿拉伯商人常从非洲带些‘劳力’去大明?我在汉阳的主人正缺几个能干重活的,不知你肯不肯割爱?”
赛义德的表情顿了顿。他早料这八成打的是昆仑奴的主意,不光是眼前的高丽人,就连满剌加港的印度商人都问过价,但大明的利润更高。南京的勋贵给的价钱,比其他地方的人至少多出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