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纤雪 作品

第三百二十一章 种子(第2页)

勤政殿内,皇帝萧浔批阅完数十本奏折,正稍作歇息,刘永顺轻步进来禀报道:“陛下,楚王与袁大人已在殿外候着。”

“宣。”萧浔抿了口杯中参茶,目光沉静。

萧淳身着亲王制式的五爪蟒袍,石青色底上金线绣就的蟒纹在晨光中流转着沉稳光泽,腰间玉带嵌着鸽卵大的祖母绿,衬得他身姿愈发挺拔。

袁锴则穿着件四品官员的孔雀蓝盘领袍,胸前补子绣着云雁纹样,虽已换上新衣,脸上却带着海风吹出的皲裂,难掩一路风尘。

“臣弟萧淳(臣袁锴),参见陛下。”两人齐齐躬身行礼,声线里还带着未褪尽的舟车劳顿。

萧浔抬手示意平身,目光在两人身上转了一圈:“航程万里,辛苦二位了。袁大人晒黑了不少,看来在海上没少受风吹日晒。”

袁锴拱手笑道:“能为陛下效力,臣万死不辞。海上虽苦,却也得了不少宝贝,足以抵偿这一路辛劳。”

“哦?”萧浔放下茶盏,眼中泛起兴味,“朕听刘永顺说,码头的箱子堆得像小山,难不成真有什么稀世奇珍?”

萧淳上前一步,将手中紫檀木匣双手呈上:“皇兄,奇珍异宝确有不少,南瞻国的鸽血红宝石便收了满满一箱。但臣弟与袁大人以为,真正的宝贝在这里。”

他打开木匣,里面并排放着十几个棉纸包裹的小包,“陛下,这是西竺国的耐旱麦种,袁大人在船上试种时,四十日不浇水仍能抽穗;南洲岛的薯种更厉害,块根能在沙地里长得比拳头还大。”

袁锴从怀中掏出个蓝布封皮的册子,补充道:“臣已将试种情形绘成图谱,每日生长寸数、需水量多少都详记在册。西竺国百姓说,这麦种最是皮实,哪怕是贫瘠坡地,也能长出半仓粮食。”

萧浔翻开册子,目光落在其中一页,纸上画着株叶片宽厚的麦子,旁边小字标注着:“耐旱第三十五日,叶片微卷,茎秆仍挺”。

他指尖在图上轻轻摩挲,抬眼时眸中已漾起亮色:“前年北漠大旱,户部奏报颗粒无收。这麦种若真能在沙地扎根,可是解了朕的心头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