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纤雪 作品

第三百七十一章 孝道(第2页)

“母后此言差矣。朕并非无端猜忌,卷宗之中记录的桩桩件件,皆有来处、可寻踪迹。那涉事管事虽身份低微,可他所言之事,与后宫中其他宫人的证词互为印证,连成了完整的脉络。母后若真问心无愧,何惧调查、何惧自证?”萧浔语气沉缓,带着不容回避的诘问。

“调查?自证?”沈太后轻叹摇头,“罢罢罢,夫死从子,民间如是,宫中亦如是,皇帝执意如此,哀家再辩,倒显得是刻意推托了。”

“母后,儿臣今日来慈宁宫,不是要定母后的罪,是要给天下一个交代。若母后肯让慎刑司查问掌事嬷嬷,核对那‘香料’的来处,有半分证据能洗清嫌疑,儿臣便即刻撤去所有查案人手,亲自向母后赔罪,补偿今日叨扰之过。”萧浔亦缓了语气。

“皇帝既执意要彻查此事,哀家不便阻拦。只是哀家需多言一句。王嬷嬷自哀家潜邸时便伴左右,随哀家入中宫、居慈宁,伺候先帝与哀家已逾三十余载,也算见证三朝的老人了。慎刑司虽掌宫闱刑审之权,却也该念及‘尊长’二字,便是问案,亦当守问案的礼数。莫要让外间听闻,说我大虞后宫,连伺候过三朝主子的老人都容不得,连些许体面都吝于给予,届时传出去,反损了皇家颜面。”沈太后语重心长,一副为萧浔萧浔顾全皇室声名、为后宫立稳规矩的恳切模样,末了还轻轻叹了口气,摆足了忍辱负重的姿态。

萧浔的回答亦滴水不漏:“母后顾虑极是,儿臣省得。皇家颜面与宫规礼数,儿臣从未敢忘。方才已吩咐王泰和,审讯时必依律行事,先核证据、再问情由,若王嬷嬷据实作答,绝不失了尊长体面,更不会轻动苛刑。待查清真相,若嬷嬷无辜,儿臣自会命人将她恭送回慈宁宫,还她清白;若真有牵涉,也念在她三十余年伺候的情分,从轻发落,断不会让外间挑出皇家‘薄待旧人’的话柄。如此处置,既全了母后的心意,也给了天下人一个妥当的交代,母后以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