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纤雪 作品
第三百七十三章 写信(第2页)
“刘家根基深厚,本就是夏国百年世家,俞家仅凭几分权势便想寻衅,原就是自不量力,他们讨不到好是自然的。只是往后若再遇着这类事,舅父也不必与他们多纠缠,免得俞家用阴招,伤害到您。刘家商行遍布夏国,拢着那么多乡亲的生计,犯不着为些小人行径动气。”
她笔尖顿了顿,接着写道:“先前托人送回的南洋良种,能让老农瞧着便说有高产的指望,我听着比什么都欢喜。舅父既已分给农户试种,便多叮嘱他们些,若遇着水土不服的情况,别慌着弃种,先记着长势,等秋收后再琢磨改良的法子。这良种若真能在夏国落地生根,往后乡亲们的粮袋子能鼓一分,刘家在民间的根基,自然也能更稳一分,这对大哥亦是助力,多谢舅父。”
说到那些发卖的南洋珍宝,谢知意眼底泛起暖意,笔下字迹也添了几分鲜活:“至于那些南洋来的玩意儿,原是想着让舅母、表嫂们添些欢喜,没成想舅父竟还想着发卖了存进银庄给我用,倒让我有些过意不去。其实我在大虞宫中用度无忧,那些银子舅父只管收着,或是添给商行周转,或是用来买些粮种分给贫苦农户,都是好的。刘家能有今日的体面,从不是靠些奇珍异宝撑着,而是靠舅父守着‘诚信经商、惠及乡邻’的本分,这才成了夏国百姓信得过的世家,也成了我和大哥最踏实的依靠。”
末了,她又添了句家常:“秋日风大,舅父往日总爱去商行查账,出门时记得多披件披风。”
谢知意放下羊毫笔,将写给大哥的信折好,塞进信封里,再折写给大舅的信。
随后拿起案边的火漆盒,寒露早已将银簪在烛火上烘得热。
谢知意接过银簪,按在封口的火漆,留下一个小小的“缘”字,缘字与袁字同音,而谢赜的字是宣远。
这是她们兄妹约定的记号,既防信件被调换,也让大哥拆信时便知是她亲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