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泰坦巨兽的超级感知(设定)
深海的绝对黑暗与压力,对于正处消化期的猎食者而言,是最理想的庇护所。
在饱餐了穆托之后,杰顿已不再身处海底世界的幽深之处,它缓缓上浮,来到了距离海面极其近的位置。
之所以如此,是为了能够感知到某只逃离出来的雌性穆托。
毕竟,唯有上浮到特定距离,才有可能捕捉到雌性穆托释放出的电磁脉冲信号。
为达到最敏锐的接收状态,那庞大的身躯正以一个稳定而缓慢的速度向上提升。
冰冷的海水划过甲壳,无数依附其上的浮游生物被扰动,勾勒出这头巨兽庞大而充满压迫感的轮廓。
杰顿已从海床的深渊浮升至光线极其微弱的中上层水域,距离被阳光穿透的海面,仅剩咫尺之遥。
在这里,对高频能量波动的感知能力会因水体衰减而大幅下降,但对那种足以瘫痪人类文明的狂暴生物电磁脉冲而言,却恰好是远程探测效率最高的临界点。
然而,正是如此,杰顿才会心生疑惑。
就连本宇宙恐龙想要感知地球上其他的泰坦生物,都要亲自“上岸”寻找。
可是在原剧里哥斯拉是如何做到的呢?
这些泰坦巨兽,在常规的感知表现上,并未展现出明显超越常理的高感知特性。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它们在察觉相互之间的存在,以及寻觅辐射源等方面,却敏锐得超乎想象。
就拿雄性穆托来说,它刚从孢子中破壳而出时,竟能够感知到远在千公里之外的占几拉镇核电站。
而哥斯拉,一直蛰居在海底深处,当穆托生长成熟,真正出世的那一刻,它也在第一时间离开了那个已宅了无数年,仅仅在几十年前才出来过一次的老家。
再看雌性穆托,它身处存放核废料的隐蔽工事之内,居然成功接收到了雄性穆托发出的电磁脉冲信号。
从正常的科学理解角度出发,这些情况着实不太合理。
众所周知,所谓的核辐射,主要由α、β、γ三种射线构成。
这三种射线携带的能量极其巨大,能够轻而易举地破坏生物的基因稳定性,甚至直接致使蛋白质分子发生变质。
在其辐射之下,普通生物往往会出现可怕的病变,严重的更是会直接走向死亡。
然而,这三种射线的穿透力却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
α射线在空气中仅仅能传播几厘米的距离。
β射线,随便一张薄薄的板子,无论是木质的还是金属质地的,都能轻松将其阻挡。
即便穿透力最强的伽马射线,也绝无可能影响到成千上万里之外的范围。
否则的话,人类所引发的核泄漏事件,影响的就绝非一城一地那么简单了。
倘若一丁点儿核原料的辐射影响范围都能达到几百上千公里,正常生物早就没有了生存的空间。
更何况,当年的核电站周边有不少人类在工作与生活,为了避免各类辐射对人体造成可怕的伤害,必然对核反应堆采取了极为妥善的保护与隔离措施。
那么,在这样的情形下,雄性穆托究竟是如何在千公里之外察觉到这个辐射源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