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船清梦等星河 作品

第69章 倾城之恋关我什么事69

昭武十一年,壬寅春三月甲辰,帝亲率水师五万,巨舰三百,自明州鼓帆东指。

时春雾蒙蒙,帝着玄甲立楼船首,指麾六军如驱雷霆。先锋以火药开道,克敌二十七岛,烟焰灼天,三日不散。

四月丙寅,克长崎,倭人匿山穴,帝令以震天雷覆其穴,崩岩埋寇数千。

倭酋宗义真缚降,献国玺于马前。

帝斥曰:“海东宵小,屡寇边民,今当犁庭扫穴!”

遂五月辛卯,战于濑户内海,倭船百余来围,帝亲发红夷巨炮,碎安宅船十。

水师都督郑璠以火舟冲阵,风急火烈,焚寇舰如燔枯蒿,潮涌赤波三十里,倭人浮尸塞港。

后分军十道,尽拔东瀛诸穴,荡平倭寇,屠戮殆尽,肃清一隅。

自此东出之海,尽归天朝上国,再无倭寇之后患。

昭武十一年,秋七月,帝移师琉球。

时任中山王遣使奉表,愿内附。

帝夜观星象,指北辰诏诸将:“自武帝一朝置珠崖郡,千年海疆当复矣,今改琉球为当归。”

遂设流官,置烽堠,赐《九州舆图大全》于当归府太庙。

昭武十二年,春正月,帝率楼船至吕宋。

西夷据城以拒,帝令掘地道三丈,置火药千斤,震发时城垣崩裂,番酋佩德罗白衣出降。

帝立碑于脚趾港,镌“日月所照,皆为汉土”八字。

《昭武本纪·卷三》

附注《海国诸藩考》:是役得东瀛银矿二十七,吕宋薯种三百斛,闽广商船遂遍南海,岁增税银百万。

后世有“昭武下洋,市通万邦”之谚。

—— —— —— —— —— —— —— ——

从承天年间开杂科之后,长安就开始了造船大业。

在设将作监船司后,又将忙完江南诸事的于道清,派往了福州督造船厂,至此数十年未归京,终于在耗费了数年心血后,才照着圣人给的图纸造出了舰船,配置了最强的火器弓弩以及大炮。

而这数十年的时间,长安拨出了巨大的银钱物资给船厂,还钦点杨文光和章质夫为水师将领,整合福建两浙以及广东水师,招募沿海熟稔水道之青壮,扩军十万,日夜训练,朝夕推演,不敢有一丝懈怠。

备战期间,长安又令市舶司岁购南洋犀皮万张,煮胶用来覆船,再取琼州铁力木为舵,保证船只受炮击不毁。

而这些都是要用银钱堆出来的,知道内情参与船厂建造的几位宰相,再也没人置喙长安在江南的数次整顿了,要不是有盐场和赋税的支撑,举国之力建造船厂,否则其余民生如蒙学这种,必然就会受到影响,纷纷赞叹圣人圣明。

因此在大朝会上,长安又又又宣布要亲征的时候,众臣都是一副轻车熟路的样子,迅速找准各自部门的定位,开始了军需筹备。

听着内侍一条条唱出筹备条目,众人神色竟是出奇的平静,甚至带着几分娴熟的老练。

没人再抬头看御座上那位轻描淡写又抛出亲征二字的圣人,几次三番,从税改到盐政,再到这吞金噬银的船厂,每一次看似石破天惊的举动,最终都被证明了硕果累累。

户部尚书率先出列,像是早就打过无数遍腹稿一样熟练,“圣人,泉州福州两大船厂新下水的楼船和海鹘船共四十八艘,皆已验过,桐油麻筋钉锔无一不备,随时可编入水师序列,加上早就下水的六十二艘,已有百数之余,只是......”

他稍微一顿,眼角余光极快地扫过御阶,“按此次征调规模与以往北海东海巡防经验推算,淡水一项,耗用最巨,亦最难久储。”

工部侍郎立刻接上,显然是早有准备:“回圣人,工部和杂事坊已试制成功大腹陶瓮,是在特制的内壁刷了秘制山茶油,再以以油布密封生漆,较之寻常木桶,存水时日能延长一倍有余。”

“江陵府潭州等处官窑已奉命日夜赶制,按照圣人所说的日期,可以赶制五千口发往福州装船。”

海战不同以往,淡水和青菜的问题更是不容忽视,解决了储水的那题,就是瓜果蔬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