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笔生花 作品

第170章 找到两女

赵大勇锃亮的皮鞋在坑洼的石板路上磕出急促的声响,驳壳枪的枪套在腰间随着奔跑上下颠簸。他特意选了这条仅容一人通过的弄堂,两侧石库门的青砖上爬满爬山虎,一阵风吹来,枯黄的叶子四处飘扬。这是法租界里最老旧的片区,连路灯都比别处稀疏,恰好成了天然的掩护。 身后的哨声突然变了调,从杂乱的追逐声变成了有节奏的呼应,显然日军在调整包围阵型。

赵大勇猛地拐进右侧一条更窄的夹道,头顶的电线在风里摇晃,将他的影子在砖墙上扯得忽长忽短。他突然想起苏芸上次来勘察路线时说的话:

“这种老弄堂像蜘蛛网,看着走不通的地方,往往藏着暗门。”

果然,在夹道尽头的垃圾箱后面,他摸到了块松动的木板。指尖刚抠住木板边缘,就听见身后传来皮鞋碾过碎石的声音,是日军的军靴,他们追得比预想中快。

赵大勇咬着牙用力一拽,木板应声而开,露出个仅能弯腰通过的洞口,里面飘出股潮湿的霉味。

他来不及多想,便钻进洞口,就听见身后的日军用生硬的中文喊叫:

“站住!再不出来开枪了!”

紧接着是枪托砸在砖墙上的闷响。赵大勇猫着腰在黑暗里疾走,手里的驳壳枪始终对着身后,直到穿过三米长的暗巷,眼前才透出微光,这是处废弃的天井,墙角堆着半人高的空酒坛,瓦檐上的枯草在风里簌簌作响。

他踩着酒坛爬上围墙,刚要翻身跃出,突然听见左侧巷口传来“咔嗒”一声轻响。

那是弹壳退出枪膛的声音,赵大勇的后背瞬间沁出冷汗,几乎是本能地侧身翻滚,子弹擦着他的肩胛骨飞过,打在对面的砖墙上,溅起一串火星。

“在那儿!”

穿黑色风衣的特务举着王八盒子追过来,帽檐下的眼睛在暮色里闪着凶光。

赵大勇落在地上时顺势翻滚,驳壳枪已经握在手里,不等对方开第二枪,他借着酒坛的掩护扣动扳机。

枪声在狭小的天井里震得人耳朵发麻,特务手里的枪“当啷”掉在地上,捂着胸口倒在青石板上。

赵大勇没工夫检查对方生死,翻身跃出围墙时,衣摆被墙头的碎玻璃划开道口子。他也顾不上衣服是否划烂?继续向前方奔走。

外面是条摆满菜摊的横街,竹筐里的青菜还带着露水,几个挑着担子的菜贩正被日军驱赶着往街角聚拢。

赵大勇迅速扯掉西装外套扔进水沟,露出里面打了补丁的粗布短褂。这是早就准备好的第二套伪装,混在逃难的人群里再合适不过。

混进菜贩队伍时,有人撞了他胳膊肘一下。赵大勇刚要回头,就听见个压低的声音:

“往左转第三个门,有辆装煤的板车。”

听声音竟是宋亮!他正佝偻着背挑着空菜筐,黄包车早不知丢在了哪里,藏青短褂上沾着煤灰,看着像个刚收摊的脚夫。

赵大勇没有回应,只是随着人流往左转。第三个门果然停着辆板车,黢黑的煤块堆得冒尖,车夫正蹲在门槛上抽烟,见他过来,不动声色地把车把往旁边挪了挪。

赵大勇弯腰假装系鞋带,指尖在煤堆里摸到块光滑的铁皮,那是预先藏好的信号,说明这里安全。

“老板,要煤不?便宜卖了。”

车夫吆喝着站起身,往他手里塞了块烤红薯。温热的红薯在掌心发烫,赵大勇刚咬了一口,就听见车夫用牙咬开煤块的脆响,煤芯里嵌着张卷成细条的油纸。

他把油纸捏在手心,借着嚼红薯的动作展开:“城隍庙西侧放生池,七点整。”

字迹是宋大伟的,那小子修鞋时练出的力道,连铅笔字都带着股韧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