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着小船的王大海 作品
第5章 讨厌的自己
凌晨三点,我蜷缩在沙发上刷着朋友圈。林姐新换的自拍滤镜让她的法令纹消失得无影无踪,配文写着“岁月从不败美人”;大学同学阿杰又发了健身房打卡照,汗水顺着肌肉线条滑落,定位在那家年费三万的私教中心。我下意识地点赞,手指悬在评论区迟迟不敢落下。想说“状态真好”,又觉得太过敷衍;想调侃“卷王又营业”,可上次这么说时,对方回了个尴尬的微笑表情,之后再没主动找我聊过天。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上个月部门聚餐,王哥兴致勃勃地分享他新投资的项目,我没忍住指出数据模型里的漏洞,当场气氛就冷了下来。第二天,主管意味深长地说:“年轻人有想法是好的,但也要注意说话的场合和方式。”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或许这个世界根本不需要“真话”。
我决定改变。在手机备忘录里郑重写下第一条生存法则:永远只说让对方开心的话。这并不难,人类的虚荣心就像一道敞开的大门,只要找到合适的钥匙——赞美、认同、迎合——就能轻易打开。同事买了新裙子,即便颜色土气剪裁老气,也要惊呼“太适合你了,显白又显瘦”;领导提出一个漏洞百出的方案,必须立刻鼓掌附和“高瞻远瞩,这个思路太妙了”。
起初,这些违心的话卡在喉咙里,像没嚼碎的玻璃碴。但很快我发现,当对方露出满意的笑容,当工作群里的@我的频率越来越高,那种被接纳的快感足以抵消所有不适。就像学会了一门新语言,我开始熟练运用这套“社交黑话”:把“你胖了”说成“圆润了更有福气”,把“业绩下滑”描述成“市场波动中的蓄势待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