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0章 。小鸡啄米
(深夜的书桌摊着翻开的《教育心理学》,科勒的小鸡啄米实验图解被红笔圈了又圈。手机屏幕突然亮起,弹出个没有备注的视频请求,接通后,对面坐着个穿驼色风衣的女人,眼角有熟悉的纹路,手里转着支我用了五年的钢笔。)
她:“卡在‘关系转换理论’了?我就知道你会对着那两只小鸡发呆。”
我(捏着笔的手一顿):“你是……”
她(笑起来,眼角的纹路更深):“35岁的你。在市教育学院的办公室,刚结束一场关于学习迁移的研讨会。桌上还摆着你现在画的思维导图,左上角被咖啡渍晕了一小块——就像你现在不小心洒在笔记本上的那样。”
我低头看,果然有滴咖啡洇在“小鸡啄米实验”几个字旁边。心跳突然乱了半拍:“那你……还记得当时怎么弄懂这个实验的吗?我总觉得科勒想说的不只是小鸡会选颜色深的纸。”
她(指尖敲了敲屏幕,像是在敲当年的桌面):“当然记得。你当时对着实验步骤钻牛角尖:为什么训练时用深灰和浅灰,测试时换成深灰和黑色,小鸡就会更多地啄黑色纸?桑代克不是说迁移要靠相同要素吗?深灰纸明明还在,小鸡怎么就‘变心’了?”
我(点头如捣蒜):“对!我就是想不通这个。难道小鸡比人还聪明?能一下子抓住‘更深的颜色’这个关系?”
她(从书架上抽出本书,封面正是我手里这本的再版):“你后来在实验室观察过真正的小鸡,记不记得?28岁那年,你带学生做动物行为模拟实验,用的就是科勒的范式。有只羽毛带斑点的小鸡,第一次训练时总在浅灰纸周围打转,被其他小鸡挤得找不到食。但到第三天,它突然像开窍似的,不管浅灰纸挪到哪,都直冲冲奔向深灰纸。”
我(愣住):“我……会去养小鸡?”
她(翻到实验记录那页,字迹和我的如出一辙):“不是养,是观察。你当时写了段笔记:‘小鸡不是在记颜色,是在找规律。就像小孩子学算术,不是背会了3+2=5,而是慢慢明白“加号意味着把两样东西合起来”。’”
我(笔尖在纸上划出痕迹):“可这和未来有什么关系?我现在纠结这个实验,难道十年后还会用到?”
她(突然指向我身后的书架):“看到那本《儿童认知发展案例集》了吗?第73页有个小男孩的故事,你后来会反复翻到。那个孩子学拼音时总把‘b’和‘d’弄混,老师让他反复抄写,他却越错越多。直到有天,他举着自己的小手说:‘老师,你看!握拳时,拇指朝上的是b,朝下的是d!’”
我(翻到那页,果然有个用铅笔画的小手示意图):“他是把拼音和手势的关系找出来了?就像小鸡找颜色深浅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