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张献忠北逃(第2页)
大军路过成都而不入城,全速北追,但张献忠为了脱离杨展的追击,也是做了功夫的。
在新繁、新都布置守军驻守,杨展为保证后续大军后勤粮草,不得已只能攻城占领,耽误三天时间。
然后又安排精锐部队利用隘口、桥梁节节阻击,且战且退,并沿途散布大量假消息,称大西军向东撤退的,向西撤退的,向北撤退的,不一而足,混淆杨展的追击视线。
最后到达金堂县后,又命手下大将商元,带领一万大军,掳劫数万百姓,向东行进,佯作大西军主力,向东撤退,又命后续断后部队清理撤退痕迹。
这一系列的操作,虽然没有最终误导杨展追击方向偏离,但接纳降卒,接收城池,修复道路等等,还是拖延了明军众多时间。
最终追击到汉州(广汉)后,因为张献忠毁掉了所有渡水的船只,大军短时间内无法渡过,终是让张献忠摆脱了杨展的追击。
而向东佯进的商元,则在东进两天后,好死不死的遇上了西进的曾英所部,被当场包圆了,一万大西军抵抗甚微,只半日便投降了。
两日后,追击无望的樊一蘅、杨展等部,率军南归,和陈士奇、曾英率领的西进大军在金堂县汇合。
两军合军二十万,稍作休整,便南下回归成都。
三天后,于大明妙宇元年,七月二十八日,明军自崇祯十六年被大西军攻占的四川首府成都,再次回到了大明的治下。
张献忠也基本告别了他统治两年多的四川,率军北上汉中,和张能奇、张可望在汉中会师了。
樊一蘅、陈士奇、杨展、曾英等文武,率军进入成都的这一天,百姓箪食壶浆,喜迎王师,成都虽然被张献忠走的时候刮了个干净,但这天,百姓依然张灯结彩,迎接明军入城。
这就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张献忠主政四川以来,赋税是大明原来的十倍往上,青壮更是不由分说,抓壮丁参军的、卫城的,苦不堪言。
这么一对比,大明以往的治理,简直算是人间天堂了,至少,是讲道理,存秩序的环境,至少,是在为自己活着,至少,不会被抢掠、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