斌斌有理被注册 作品

第397章 北攻大散关(第2页)

立即派人开始向左右山岭、山坡爬去,漫山遍野的准备从东西关墙加大攻城效率,若是清军在关内驻军不多,必然捉襟见肘,顾及到正面顾忌不到左右。

然而又哪有这么简单,正面最多塞了三万人进攻,左右都是山岭,虽说步兵灵活,但两侧的山坡也颇为陡峭。

而且南北并不联通,只在靠南边约莫小半的地段有些平坦的地势。再往北,就是陡崖峭壁了,人畜难行,想从关城东西直接穿过,无异于痴人说梦。

无奈,张献忠只能往东边派了一万大军,从相对平坦的地方找机会搭梯子攻城,再多已经挤不上去了,实在没地方。

而西边更是曹丹,清姜河与关城南北走向平行,顺着关城西侧的河道流下,然后在关前拐弯向东,横在了关前,成了天然的护城河,最后从东边贴着山向南流去。

河道也不甚宽阔,只派了数千人淌着河滩的浅水进攻西墙,就已经挤不进去了,这下好了,前面总共也就三面挤了不到五万人攻城,后面二十多万大军观战。

哦不,绝大多数还排在后面的官道老远,观战都观不到。川陕咽喉要道,天下名关,自然名不虚传。

大散关乃是经典的两山夹一沟,关城坐落在河谷最窄处,连高夹深,九州之险,其东西宽度仅有一百多米。

而大明修筑的关城,南门第一道关墙高七米,关门前有瓮城,第二道关墙高十米开外,在第一道关墙和第二道关墙中间相距的地方,又形成了几十米宽的第二道大型瓮城。

当真是鬼斧神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当年南宋凭借大散关,以两千人的兵力,硬生生抵挡住了金国十万骑兵的进攻,可见大散关的防御之强,价值之高。

后面金国被蒙古覆灭夹击,就是因为大散关失守,蒙古军避开潼关,从大散关南下汉中,东进河南灭掉金国了主力。

这一次,终于又轮到了张献忠在这座雄关前吃尽苦头了。

好在,清军初初占领大散关,并未在大散关驻重兵防守,一是因为撒出去的哨骑探查李自成西进了,清军放松了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