斌斌有理被注册 作品

第418章 社会矛盾的本质(第2页)

最终,天启和魏忠贤摊丁入亩的改革太要命,伤到了士绅阶层的根基,没有绝对的权力压制,最后难免走向失败。

崇祯初年也是,在不断缩减的情况下,每年军费仍旧高达九百多万两,但崇祯被东林忽悠,自废武功,万历、天启两朝,捞钱的法子全废了。

崇祯初年,不到几年时间,国库、内帑的积攒就被掏空了,然后,就没然后了。

崇祯中后期的军费断崖式下跌,到崇祯末,只每年一两百万军方了。

不发饷银,那大明边兵都不干了?都造反了?

当然也有,但只是少量,大多数还是要混口饭吃,管饭就行。

但陕西连年大旱,使得连基本的饭都吃不上了,那就造成了大面积造反了,崇祯年间,陕西各地有名的反贼,绝大多数都是边兵出身,如李自成、张献忠都是这样。

基于这点,目前大明的军饷其实是非常低的,除了第一军、第三军和海军是朝廷正常发饷,其他都是各地税收在支撑,也就是说,这些军队,基本都是有口吃的,打仗的时候能发些犒赏的银钱。

西北三十万大军更是如此,这兵荒马乱,西北整个军管的状态下,有吃的就不错了,所以,孙传庭也能不需太多饷银维系军队。

去年押解了一批军费前往西北,已经大大缓解改善了孙传庭的财政问题,去年的蒙古全面寇边和今年西北各处小规模接战的犒军也是底气十足。

“另外,传旨给孙督师,命他遣人去李过军中招安,现在大明强敌入侵,当团结一致,共抵外侵,以前的过错,朕可以一笔勾销。”

“是,陛下,臣稍后就给孙督师去旨。”

这也是朱慈烺刚刚想到的,这不,李定国已经到了,若是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来请降的,那么,自己为什么不将李过所部也招降了呢?

这让朱慈烺突然想起了民国时期,鬼子入侵时,全国军阀刚刚混战完毕,可谓是苦大仇深,但鬼子全面入侵,全国军阀都放下了内战的矛盾,转而统一服从蒋校长调派,共同抵御外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