斌斌有理被注册 作品

第454章 文渊阁

张采嘴上说的淡泊名利,引退归乡,实则还不是在朝中混不下去了,这才辞官归乡,现在有望复出,还不是托侯方域搭线,求侯恂举荐?

所以,为了功名,各个叫嚷的凶,到最后都乖乖的,去年到现在,每次想闹事,最后都不了了之了,特别是去年禅位、登基的事情,前后聚会十几次,大有清君侧的架势,最后也都接受了。

是搞不起来?不,只是过过嘴瘾罢了,最后都忌惮成为朝廷的黑榜,嘴上成就着自己高风亮节的人设,手上是一点儿没耽误对朝廷的敬畏,发奋读书,考取功名。

其实不难看出,这些人,大多其实都是官宦世家,祖上都是有进士出身的先辈,平民家族的,少之又少,官宦世家,家学渊源,岂能不懂功名的重要?

甚至许多人加入复社,也不过是涨名声,攀关系的一种手段罢了,例如侯恂这等阁老重臣,你寻常根本接触不到,但一旦进入复社,就能通过侯方域搭上关系。

再比如翰林院的复社官员,要是哪次碰到主持自己的乡试,或者成为会试房师,自己岂不是比别人优势更大?中第与否,就在房师的一念间,这就是进入复社,攀关系的隐性优势。

文渊阁。

“陈相,这已经送来几十本为宋一贞求情或鸣冤的奏本了,我们如何票拟?”次辅吴牲问道。

陈演没有回答,而是看向了其他人,李邦华和侯恂面色带笑,看不出在想什么,樊一蘅却是眉头紧锁。

见陈演望来,樊一蘅沉吟道:“我们是否也让各部一同声援一番?若是内阁不闻不问,下官怕百官会对内阁或首辅有微词啊。”

“呵呵。。。君带(樊一蘅字)为本官着想,本官心领了,不过,君带刚回朝不久,对妙宇朝了解不多,现在的内阁,可不是为文臣出头,与陛下力争的。”

“哦?这是为何?若是百官唾弃,日日参劾不断,我等怕也是不好过呢。”樊一蘅疑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