斌斌有理被注册 作品

第464章 圣旨与中旨

“这样吧,除了这九个,在参议名舍人,四名照磨,两名博士,两名侍书,两名侍诏,两名杂役。”“参议到参政学士,各配两名舍人,一名博士,一名杂役。院士配杂役一名。”

“从院士到掌院,皆有票选权,舍人为当年进士,每三年一换,除杂役外,其余配置,当以生员功名起步,可举荐,统一由吏部栓选,杂役可自带,也可由吏部配给,童生功名起步。”

“既是新设衙门,人选,当不宜从现在在朝官员选取,月初廷推,倒是有不少在野的官员,想要回朝任事,黄师傅辛苦些,趁着衙门修建的这段时间,去接触一下。”

“若是愿意,就按照致仕前的官职,酌情匹配,报于朕审核,黄师傅以为如何?”

“臣,遵旨,尽快拟好名单给陛下过目。”黄道周心中已然明了,自己招募的方向了,只是,暂时还未想明白陛下此举的意图何在。

“好,朕相信黄师傅会办好的,大锦,传膳,黄师傅随朕来。”

“臣谢陛下恩赐。”

由于属于新设衙门,而且不涉政务,朱慈烺并未将详情朝议,而是直接设立,这就导致,第二天司礼监去福建会馆宣旨时,才引起轩然大波。

众人这才知道,这个新设的衙门,名叫众议院,主导此次修律典,但明眼人早就发现不对了,修律典,说白了,是一个阶段性的工作。

大明三百年,正儿八经修过几次?现在竟然建衙设官,那就是长久存在的意思,那么,修律典后,这个衙门干什么?凭什么需要长久存在呢?

至于其他的,众人倒是暂未从黄道周口中打探到什么,只是简单恭贺了一番黄道周,重返朝廷,总裁修典。

这里再次阐明一下,大明的圣旨,分内阁盖印的圣旨和只有皇帝大宝的中旨。

很多人老是认为,啊~明朝皇帝的中旨是没用的,没人奉诏的,其实,这种认知是不对的。

造成这种错误认知的原因,是因为历史少有的一些清流,对一些自以为不对的圣旨拒不奉诏,彰显自己不屈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