斌斌有理被注册 作品
第469章 义务兵制推行(第2页)
既是补贴生活,不能让义士自费报国,也是对这种大义无私的精神的一种奖励,支持。
当然,好处也不止军饷,参军者,家中也会受到地方衙门的照顾,免除一定比例的劳役赋税等等福利特权。
朱慈烺意,要将传统的当兵吃饷的狭义观念,彻底改变,升华为义务报国,国家奖励补贴。
如此,占了绝大比例的基层士卒,军费就会减少百分之八十,当然,也会影响地方财政收入,不过,地方财政比起军费的大比例下降,简直不足一提。
趁着这个士卒无饷可拿的时机,趁着这个只要有口吃的就行的动荡年代,朱慈烺的改革,推行其实并不算多难。
有政教宣传教育,改变认知,加上原本一文钱没有,现在每月有钱拿的提升对比,绝大多数士卒,其实是非常欣然接受的。
所以,从一开始,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若是正经和平时期,想要将本来每月一两的军饷,改变成每月一钱的津贴,简直难如登天,说不得就要军变造反。
但现在这个当口,实在太恰当了,以前当兵管饱就成,能有口吃的,在这个人命贱如草芥的年代活下来,就非常满足了。
现在,朝廷补贴,在吃饱、活下来的基础上,又每月发饷补贴,还能和读书的相公老爷一样,按例减免劳役赋税,简直美爆了。
这些特权,可从来只有高高在上的读书人才能享有的,现在,我这个苦哈哈也能享受了,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
这一切的顺利,就得益于朱慈烺的先见之明了,现在的明军,百分之八十往上,都是招募的苦哈哈,不是流民就是苦力,他们的目标很简单,那就是活着。
而南北两京的军户入伍的,其本身多少在原本卫所就有军职,入伍后,多是成了士官,饷银正常,只有陆军第三军和海军第三军的士卒,那些军户出身的,现在多有在基层者。
但一是单单他们两军,翻不起什么浪花,二是南京周边,整个直隶现在想要入伍的军户可不少,有的是想顶替他们入伍参军,趁着战争博个出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