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川 作品

第248章 老五花(第2页)

要知道,实际打洞过程中,土块要先进桶里,再被提上来倒出,前后至少经历两次撞击滚落,却还能保持到这种地步,其坚硬程度,可见一斑。

再仔细看。黄、褐、白、灰、黑……色彩对比十分鲜明,不过单一色块内部却十分纯净,这是筛过的表现。

“嘶……”

回忆着把头传授给我的看土经验,我略作思考,试探着问:“这是……汉代坑?”

几人刚带齐装备还没有下去,听到我这话后,当即互相看了看。

两个中年人还好,三个青年脸上则十分惊讶。

所以很明显,我说对了,这种夯土,就是汉墓中典型的“老五花”!

其中“老”字说的就是硬。

秦汉时期的夯土,几乎是历朝历代中最硬的,甚至有“坚硬如石”的说法。

五花好理解,就是形容色泽丰富不单一。

看土这个东西,要深说话就多了。

因为古墓看土,看的不仅仅是夯土,各个土层的特点都需要留意。

比如回填土层的气味、味道以及夹杂物什么的,要想彻底说明白,少说也得个三四千字,不过考虑到一些小伙伴们的好奇心,我就简单说一个我总结的,五花夯土的辨别经验吧。

是个顺口溜。

这样的:

五花土,不难辩,碰到赶快去报案。

商周厚,秦汉薄,隋唐之后不多见。

商周夯窝大,排列不规则,颜色单一黄灰褐。

秦汉夯窝小,好像千层饼,土块光滑界线明。

魏晋像秦汉,工艺偏粗糙,多加白灰来防潮。

隋唐掺木炭,重要部位见,偶尔还有朱砂点。

嗯,差不多就是这样。

再往后的宋元明清墓,虽然大墓仍会使用夯土,但到了这时候,石灰因其良好的防潮、杀菌和硬化土块功能,已经成为夯土的主流添加剂,导致土层多呈现灰白色和浅黄色,基本也就看不出“五花”效果了。

注意!

我说这个可不是让大家去犯错误的,要谨记我顺口溜中的第一句,看见了就赶快去报案,叫叔叔们过来处理,运气好的话,没准还会给颁发证书,这多光荣,是吧……

几人对视过后,姓郑的缓缓点了点头。“行啊,有两下子,看来你这小子还真不是啥野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