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秘密(上)(第3页)
后来就不行了。
勾结军阀、投靠日伪、放垦圈地、强制老百姓种植某种颜色鲜艳的花朵……总之怎么能做大他就怎么来,按资料上的记载,最巅峰时期的包胜一,掌控着西辽河至东辽河之间的大片土地,在沈阳这样的大城市也有不少产业,同时他还担任全旗五兵营统领,说是一方小诸侯都不为过。
至于结局嘛,百万雄狮谁人可当?
他觉悟又不高,想必大家都猜得到。
不过说起来有点好笑。
当时他兵败后原本已经逃到了北平,而且花大钱搞到了上岛的机票,就等着日子一到开溜了。
但由于仓皇出逃再加上连日奔波,他搞得灰头土脸的,于是他决定去澡堂洗个澡,打算弄体面点儿再上飞机。
结果也不知是踩了肥皂还是岁数太大了,他一不小心摔了一跤,把腿给摔断了。
这么一来就没跑成。
而后他感觉在北平不是办法,便潜逃回沈阳隐姓埋名,化妆成了赶马车的车夫。
但科左距离沈阳并不是很远,他在科左又是名人,所以没混两年,就被群众发现并举报了,然后他就被抓回了科左,并于1950年在西拉木伦河畔,吃了一颗正义的大黑枣儿。
这也是我能扎在档案馆里,看好几天的原因之一。
就像那些手札古本一样,虽然会有一些夸张和不实信息,但总体上,它们仍是来自于现实的东西,而现实往往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戏剧性,看起来是非常有趣的。
当然这我肯定不能告诉杨四,立即就说不知道。
而他也没有怀疑。
毕竟包胜一这种人只需要一二十年就会被遗忘,别说我一个外地的,就是当地的好些年轻人也是一问一个不吱声。
于是他就给我简单讲了一遍,和资料上略有出入,大差不差。
完后他将那枚鹰洋的鹰面展示给我,指了指上头的三角形戳记道:“看见这个三角没有?”
“当时地方军头儿私铸银元、以次充好,从而中饱私囊的情况并不少见,所以为了保证足额发饷,凡包家的军饷,都有这个标记,三零年姓包的投靠鬼子,兵变的口号就是‘保三角银,跟包统领’。”
“呆呆”点了点头,我见他不开腔了,便问:“然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