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川 作品

第282章 秘密(下)(第2页)

至于第二种,更特么难。

因为那时候兵荒马乱,只有金银才是硬通货,纸币和银行都是靠不住的,更何况姓包的不是普通地主,他还是军阀,需要养军发饷,所以他手里必须随时保有大量的银元。

否则只要超过一两个月发不出饷,人枪就容易不听话了。

然而银元的数量一旦太多,即便兑换成更容易携带的黄鱼,也不是轻轻松松就能拿走的。

民国时期各阶段里,黄金和银元的兑换比例不一样,如果整体取平均数,基本就是一百银元兑换一两黄金。

这都甭多喽。

只要十万大洋,就得少说六七十斤的重量(民国时期还是十六两制)。

姓包的当时是逃命,不是旅游,我估计全家人能带个一百多斤就不错了。

而且话说回来,那时候琢磨跑路的人可不只他一份,大家都需要黄鱼,但市场上的黄金储备量是有限的,因此他就是带的走,短时间内,他也根本兑不出来。

所以说,前两种猜测,可能性完全就是零。

他的银元、黄鱼、珠宝、古董,一定还藏在科左后旗的某个地方。

银元值钱么?

说实话,千禧年的时候,行情真挺一般的,以最常见的袁大头普品来说,跟鹰洋差距不大,单枚也就是四五十左右。

而且这说的还是市场价。

如果大批量出货,只能出给那些囤货的筒子商,单枚价格可能连二十都合不上。

可还是那句话,什么东西一旦多了,就不一样了。

一枚二十,一万枚就是二十万,十万枚就是二百万!

要再加个零……

呵呵,那我就得找姚师爷了,不然我大概率会被筒子商黑吃黑……

这顿饭吃到十一点才算作罢。

酒喝的并不多,话多。

从我嘴里套出地点后,杨四就开始各种试探,看我是不是在装傻充愣,直到确定我是真没多想,他才招呼老板结账走人。我肯定不多想,反正我又没说实话。

桑悦那枚鹰洋是在双胜镇收的,我说我是在朝鲁镇收的,一个在科左东边,一个在科左西边,叫他去西边慢慢转悠去吧!

一小时后,108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