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第165章 第二站周美丽
东山的晨光刚漫过美丽超市的玻璃门,就像给门楣镀了层金。周美丽正弓着腰擦货架最下层,指尖撵着块抹布,把角落积的灰细细蹭掉。门口风铃突然叮叮当当地跳起来,她直起身时,后腰的骨头轻轻响了声——许是今早蒸馒头站得太久。抬眼就见那小虎子领着个戴眼镜的男人走进来,镜片上还沾着点晨露的光。
“徐先生来啦?快里头坐!”她围裙带子还松垮垮系在腰间,手心在粗布上蹭了蹭就迎上去,眼角笑纹里嵌着点没擦净的面粉,像撒了把碎星子。那是早上蒸槐花馒头时沾的,本想趁热给许前进送两个,笼屉刚揭开,倒先赶上客人来了。
徐大国把帆布包往收银台旁的藤椅上一放,帆布摩擦藤条发出沙沙声。他目光先在店里打了个转:货架码得像列队的兵,洗衣粉袋上的蓝蝴蝶挨着酱油瓶的红标签,最上层摆着些花花绿绿的儿童零食,包装袋上的卡通娃娃正对着人笑。柜台后墙上钉着块小黑板,红粉笔写的“今日特价:土鸡蛋6元\/斤”,笔画里还带着点抖,许是周美丽忙得急了。空气里飘着淡淡的肥皂香,混着窗外田埂漫进来的青草气,比城里超市的冷空调风多了层暖乎乎的烟火气。
“周美丽同志这店打理得真精神。”他坐下时,目光落在柜台角的搪瓷缸上。缸子沿磕掉块瓷,露出底下的白茬,里面插着几支圆珠笔,笔杆上“葫芦湾合作社”的蓝字褪了色,倒像浸了年月的温吞。
“瞎忙活呗。”周美丽端来两杯晾好的菊花茶,玻璃杯壁凝着细密的水珠,顺着杯身往下滑,在柜台上洇出小小的圈。“不像徐先生是干大事的,写剧本拍电影电视剧。我们这就是守着个小摊子,挣口热饭吃。”
小虎子在旁边插了句嘴,声音脆生生的:“美丽姐你可别谦虚,这超市在咱葫芦湾,那可是地标性建筑。”他抬腕看了眼表,表盘上沾着点泥星子,“我下午还得去镇上拉货,徐先生,你们先聊着,中午饭我就不蹭了。”说罢揣着车钥匙风风火火地走了,门帘一掀一落,带进来阵热烘烘的风,卷着门外晒谷场的麦糠气。
店里顿时静下来,只剩墙角的吊扇慢悠悠转着,扇叶切着阳光,在货架上投下晃悠悠的影子,伴着轻微的嗡嗡声,像谁在低声哼着调子。徐大国从包里掏出笔记本,刚拧开笔帽,就见周美丽的嫂子端着个竹托盘进来,盘里的白瓷碟上,槐花馒头正冒着白汽,把碟沿熏得雾蒙蒙的。“先生尝尝?”嫂子嗓门亮得像敲铜锣,“今早新蒸的,用后山的槐花做的,花瓣都是凌晨带露掐的。”她往周美丽那边凑了凑,眼睛笑成条缝,“美丽这丫头,就爱琢磨这些新鲜吃食。以前在村里,谁家有红白喜事,都得三请四请把她拽去掌勺,她做的酥肉,能让小孩把碗底都舔干净。”
徐大国掰了半块馒头塞进嘴里,槐花的清甜混着麦香在舌尖炸开,面里还带着点颗粒感,是石磨磨的面粉才有的实在。他点点头:“好吃,比城里面包房的还地道。”
“那是自然。”嫂子用围裙擦了擦手,语气里满是骄傲,“我这妹子啊,心细得像针脚。当年她刚嫁过来那阵,村里谁家孩子半夜发烧,她披件衣裳就往人家里跑,蹲在灶房熬姜汤,火光照着她脸,比亲娘还急。谁家地里的活赶不及,她放下自家的锄头就去帮忙,直起腰时,后腰的汗能把衣裳浸出印子。后来开这超市,也是想着大伙不用再翻山越岭去镇上赶集,进的货都是她挨家挨户问出来的念想,价钱又公道,你说这样的人,谁不敬重?”
周美丽在旁边听着,脸微微泛红,像被灶火熏过似的。她伸手给嫂子的杯子里添了点水,水流在杯底溅起细小的水花:“嫂子净说些没用的,徐先生是来问正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