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变化3(第2页)

反正这个时候这边都没有人,而且现在夏天,没那么冷,又有后世的大型器械,就是开荒很难。

还有一些地方开始修路修桥,也有一些大唐发布的项目,也的确是一些开荒的,除此之外,竟然还有研究一些农具、保护甲骨文等的项目。

而这些项目竟然深受那些颇有家财,对仕途没有兴趣的文人的追求。

他们直接结成了文社,然后进行项目申报,浩浩荡荡的就往资料提供的地方杀去了。

甚至于他们还打算办刊,然后把最新成果发表在期刊之上。

朱清谷也去看了一眼,还有后世的考古队过来教导他们!这些人也很有兴趣学习。

这些申领项目的人才都被记录在大唐人才库里,李泰说,李世民也想要建立皇家研究院,等到时机合适的时候,就邀请这些人才进来。

这倒是一个很好的想法。

朱清谷去转了一圈,总的来说,大家的眼睛都有光,积极向上的,就算是一些地方遭了灾,官府也快速反应过来赈灾,这些灾民会通过时空门送去别的地方安置。

一些灾民甚至于直接就加入了项目当中努力干活,等待灾难过去,也许故土难离的他们会选择回去,就算是他们回去,也一定会带这里的种子回去。

迟早有一点,经济贸易、追求更好的人生的种子会到处生长。

白天到处走,晚上播放三国演义,偶尔学习一下专业课知识,整理整理资料,一个星期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

在洪武南京这里,甚至还看见不少得到了申请批复的大唐人过来大明游玩,也有一些大明人要往大唐那边过去。

那些文人骚客都想要去找李白、杜甫等人,他们也想要去看看开元盛世的盛大气象,也想要见见那英武的天可汗以及贞观朝臣所建造的贞观朝。

所以前往贞观朝和开元时候的人尤其的多。

不过要申请通过,可是要有保证人的,而且还要有点数,兑换对面的货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