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海上贸易和白银2(第2页)

譬如现在,明朝的白银流入怎么能够说不是受国际形势影响呢?

“根据外国一位学者的研究,从从万历十八年至崇祯十七年,美洲的白银有75流入欧洲,而这75里,又有60流入华夏,这个数量是很大的。”

“估计有480万公斤。”

下面的人也震惊了,连同天幕下面的都在换算这个比例,有些人已经快速的换算出来了。

约莫是9600万两。

明朝每年的财政收入都是不一样的,根据《明史》记载,平均下来约为三百万两白银,当然很多税收是不按照现银收入,而是纳的实物税,换算过来加上一些货币,就是差不多这个价格。

明朝嘉靖时期的财政收入为每年两百多万白银。

九千六百多万两,这个数字可以说是天文数字了!

不少官员都开始窸窸窣窣的交头接耳小声讨论。

陈明良也并没有阻止,而是继续说,“明朝后期,商品经济的活跃加上华夏对于白银的巨额需求,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海上贸易的通道将欧洲、亚洲、美洲三个大洲联系起来,构成了一个全球贸易网络,而在其中华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就是那个时候的华夏并没有正确的认知到自己,在经济上繁荣,但是在经济结构上还是基本不变的,所以繁荣也是短暂的。”

“那个时候的华夏人们的需求已经开始多样化,需要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才能够满足人们或者贸易的需求。”

陈明良摁了一下ppt,上面显现出一个大大的‘农’字来。

无论是李世民还是朱元璋,又或者是天幕下的各个朝代的人,都盯着这个‘农’字。

这个字贯穿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看到这个字,就会想到饥饿,饥饿,还是饥饿。

土地、太阳、汗水、水……这些都和这个字有关系,深入一点,这些相关的意象就已经浮现出来了。

这就是深藏在华夏人身体里的执念,填饱肚子,只有有了吃得,人才不会死,才能够去做更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