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 工业园4(第3页)

后世人自发成立的妇女协会直接把那个男的给掀翻了,阿芸就和他和离,来了这里干活,刚来的时候愁眉苦脸的,现在生活有了奔头,都是有笑影的。

东边的春姑,本来就是附近村镇的,因为孩子要死了,和丈夫抱着来这里求医,救活了,现在她在工厂上班,丈夫在工地上班,过不太久,就可以够钱重新把他们家给弄得齐整一点。

……

太多太多的事例,都值得一说。

天幕下的人有些很是羡慕,甚至于都在讨论。

一些人说什么男工女工都在一起纺织,男女七岁不同席,现在都没人搭理他,反而还会被骂一声。

这个纺织工厂这么多人,而且还有什么摄像头,那不就是大庭广众吗?清清白白的,又都是为了干活。

这些人简直就是非蠢即坏。

要不然就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要是让他们去,他们也愿意做活,还能挣不少钱呢!

现在大家都聪明了。

(我也想去做工,就是现在名额太紧俏了。)

(我隔壁家的子侄去了后世人和大明开的矿场里上工,天天吃的大米饭还有肉吃!)

(唉,我家是离这些个工业园太远了。)

(我也想去……)

来这里也不讲究什么出身,甚至于识不识字,进来之后再学就是了。

他们是通过这里看到了另外的可能,对这里自然都是心生向往的。

不只是他们,甚至于一些底层的官员都不一定过得有这些工人这么舒服,而且这些工人以后越学越多,那不也同样是对国家对社稷出力吗?

甚至于有不少人家觉得去做工人要比考科举好得多。

朱清谷又转了一圈,午饭的时候就跟在朱母这边吃饭,纺织工厂这边也有大食堂,是和染厂,以及成衣厂这边的工人一起吃的。

吃饭的时候,大家都是和和乐乐,争分夺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