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章 熙宁变法6(第2页)

赵顼还是没有办法做到这种程度。

这上面的秦教授哪里是在说殆政?每一字每一句都像是在骂他摇摆不定。

可是当时的时局,唉……

赵顼突然间感觉额心一跳,等他回头的时候就接收到了赵匡胤的死亡目光。

赵顼:“……”也不能怪他,王卿到后面脾气越发的酷烈执拗,很是着急,他都看出来不对了,而且到了后面也的确是……

在青苗法之前,普遍用的就是常平法。

所谓的常平法,起源于汉武帝的常平仓,很简单,也就是政府在粮食丰收的时候,以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农民多余的粮食,在粮食歉收的时候,就以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出售,防止谷贱伤农和谷贵伤民。

王安石变法的青苗法也就是在常平法的基础上改革,将单纯的粮食储备调节成为贷款,从纳物转变成为纳钱,其实也是一种进步。

之前明朝在这方面都有的夸,为什么宋朝没有?

秦敏才觉得可能是下面的人有点蔫了,所以夸一夸。其实他们不是蔫,就是在思考一些问题。

尤其是在秦敏才在对比青苗法和常平法之后,他们也看出青苗法有常平法的赈灾功能,但又多出了经营的功能。

可是对于那个时候的人来说,根本没有想这么多,着眼点就在利益的冲突。

司马光其实也是代表地主阶级的一员,高太皇太后也是,就你王安石是大公无私的圣人!

司马光想到这里,就明白为什么到了后面他们反倒是都急了,王介甫有王介甫的急,他司马君实也有司马君实的急。

秦敏才还对青苗贷的贷款利息进行了研究,然后就说到了后世学者所研究的青苗法失败的原因。

很多人的看法都是不同的。

有人说是因为封建制度,有人说是因为王安石变法到了后面固执己见、好大喜功,有人说是因为他用的人错了。

“早年间我也详细深入的研究了变法,我的论点就是青苗法因为受区域大小的限制,在管理上很困难,如果只是一个小区域,没有问题,但是到了一整个大的国家,不免要考虑更多东西。”秦敏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