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作品
第2562章(第2页)
旁边的服装店传来争执声。
穿西装的老板正往外推外地姑娘的钱:“这衣服有瑕疵,我不能收全款。”
姑娘急得脸红:“可是……”老板却把钱塞进她口袋,“下次带老乡来照顾生意,就算补回来了。”
周志高的目光落在服装店的玻璃门上,贴着张泛黄的照片,五年前老板刚摆摊时,用一块塑料布当棚子,旁边的环卫工阿姨正往他碗里添饺子。照片下面写着“肖市温度,从一碗饺子开始”。
购物中心的电梯里,穿旗袍的导购正给农村大妈量尺寸。
大妈摸着羊绒大衣的标签直咋舌:“太贵了,算了。”导购却笑着说“我们有过季款,质量一样,便宜一半”,拉着她往折扣区走,“您穿上肯定好看,儿子结婚就得穿体面点。”
周志高望着她们的背影,突然想起青市的奢侈品店,店员看人的眼神像在给人贴标签。
而这里的导购,连试衣间的挂钩都擦得锃亮,上面贴着“请放心挂贵重物品”,字里行间都是踏实。
“周部长,肖市的gdp里,有三成来自这些小商户。”俞虎友的声音里带着自豪,手里的报表在路灯下泛着光,“我们算过账,诚信经营的商户,回头客比坑蒙拐骗的多五倍,十年下来多赚的钱,能买两套房子。”周志高往夜市深处走,烧烤摊的烟火气里混着笑声。
穿围裙的老板正给加班的程序员打包烤串,明明点了二十串,却装了二十四串:“加个班不容易,多吃点有劲。”
程序员要扫码加钱,他却摆着手说“下次来再说”。
收款码的旁边贴着张全家福,老板和妻子站在烧烤摊前,身后的背景是老家的土坯房。
俞虎友说,这对夫妇三年前还在摆地摊,因为从不缺斤短两,被评为“肖市好人”,现在已经开了三家分店,雇的全是老乡。
“他们的孩子在双语学校上学。”俞虎友往远处指了指,教学楼的灯光亮得像串珍珠,“外来商户的子女,入学不用交赞助费,成绩好的还能拿奖学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