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定海神针(第2页)

“接着是舱门设计。伊尔-76md的尾舱门采用上下双开式设计,下部舱门可以形成装卸斜坡,能在简易机场快速装卸重型装备,不需要在另外架设卸货板。但是当时他们设计的时候,为了增加抗弯折性能和减重,用的是小块展开的方式,承载能力不够强,平整性也不够强。而且操作慢,密闭性不行。”

“所以如果我们要借鉴这个设计理念,最好采用整体下翻式设计,一个尾舱门就直接是一整块宽大平整的装卸平台。提高承载能力,液压系统和密封设计,争取让开闭速度更快,密封性能更好。安-124机头机尾均设有全尺寸货舱门,分别向上和向左右打开,货物能从贯穿货舱中自由出入。还有安-225的货舱门采用掀罩式设计,可以上掀打开,方便大型货物进出。这些开启方式都可以借鉴,来满足不同任务需求。”

“装卸设备方面。因为伊尔-76md都没有考虑主战坦克的运输,所以装卸也没有考虑这个。不过我们可以参考安-124和安-225。安-124的货舱配备了两台牵引量为3吨的电动绞车和4台通用装载能力高达30吨的电动起重机,还采用滚动地板和系固设备,即使当地缺乏基础设施,也可轻易地远程着陆并完成装卸。”

“安-225货舱内部装有起重机,提升了装卸货物的效率。所以我们的大型运输机,如果想要运输坦克,就要在货舱内设置高效的装卸辅助设备,比如导轨式装卸系统,配合电动托盘车,才能尽快完成整舱物资更换,装卸各种货物。”

有人嘀咕了一句:“叫我说,运输机就不需要强化武器搭载功能。”

立刻就有军人蹦起来:“这叫什么屁话。运输机本来就是服务于快速作战部署,不能运重型武器,最好还能接参与武器投送,才是战略投送力量的核心。”

那人声音也大了:“运输机,运输机,就应该专注于干‘运输’这个本职工作,避免功能混杂。武器搭载可由专用作战平台,比如两栖攻击舰、导弹发射车来承担。过度强化武器运输,就会导致设计复杂化,影响可靠性和维护成本。什么都想做好,最后的结果就是什么都做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