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盐田法(第2页)

最后一场暗标竞争下来,林海所收上来的盐政银子,一下子就达到了大夏朝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

有了这份功绩,按照之前离京之时皇帝对黛玉的承诺,林海已经板上钉钉的可以脱离江南这个旋涡,到京城去大展拳脚了。

不过,为了让父亲有更多的功劳傍身,回到京城之后能够再向上挪动挪动,免得官品太低到处受气,黛玉又翻出了自己从后世学到的盐田法,借贾敏的名义入梦交给了林海。

如今,大夏朝的盐价仍然居高不下,也就像贾府这样的富贵人家才能吃得起细盐,普通百姓绝大部分都是用的杂质颇多的粗盐,不仅味道苦涩,吃多了还对身体有害。

究其原因,还是每年出产的细盐太少,供不应求,价格自然就涨了上去,就算朝廷想要通过各种方式尽量调控盐价,比如说限购,但一小份细盐的价格也是普通百姓无法承受的。

他们宁愿去买那些难吃的粗盐,就算对身体有害,但至少不会马上就死,关键是性价比高啊,买一份细盐的钱,就足够他们吃上一年的粗盐了,这笔账连傻子都会算。

想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就是要提高细盐的产量。

大夏朝之前主要出产的是井盐、湖盐和岩盐,开采不易,杂质也多,全国只有几个重要的产地,还多半是在崎岖难行的山里,光是运输的费用就不低。

但其实大夏朝有着相当长的海岸线,沿海的许多地方都适合建造盐场,若是能够全部利用起来的话,用不了一两年的时间,整个大夏的细盐产量就会翻上好几番。

朝廷之前虽然也打过用海水制盐的主意,但也只是中规中矩的煮盐法,同样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算下来成本也不低,对于调节盐价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

可黛玉在梦里交给林海的盐田法就不同了,一旦按照后世的方法建成海边的盐场,物力方面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人力上也用不了多少,基本上属于靠天吃饭,只要平时稍微照应一下,隔段时间直接去收获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