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六章 京中巨变

通过镇南大将军的关系,各州州府同意了这个决定,派遣底下的县的人员来到幸福城详谈。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周粥考虑到了官府的立场,但她没考虑到各方个人的立场。

岭南许多官员上任之后就没发生过变动,包括桂平县的县令,当初被济世教所策反,如今又凭借着家族在当地的势力坐稳了位置,谁也不敢多说他什么。

就算朝廷来人,也不过是换一个家族里的其他人来坐这个位置而已。

对于他们来说,税收不税收的都无所谓,重点是他们自己能够拿到什么。

如果把那些钱变成了朝廷的税收,他们伸了手,那就叫贪污。

他们明明可以不需要过这一道手直接拿,现在照周粥这么说,反而还多了一层风险,所以就有不少人不愿意。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哪怕是州府让他们来的,他们有的是理由拖。

各个县城这边没有谈妥,就算那些世家商贾愿意出钱,想要成事也很难。

这件事一时间就僵持在了这里。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事都没有进展,半年时间,幸福城的商队到江南走了一遭,成功打通了岭西到岭南的商道。

可能是白糖这东西对于古代人来说过于新颖,而且经过一些人的吹捧,被包装成了人上人才能食用的物资,幸福城到江南的商队很快就打开了当地的局面,而且运气极好,一到江南就遇到了当地实力相当不错的商队,从而与对方达成了合作,得到了许多便利。

如此一来,幸福城的城民们需要外面的物资就无需看那些商队的脸色,幸福城对城内商品的物价也有了一定的掌控能力。

商人的行事作风就是比官府的行事作风要麻利,毕竟对于商人来说,时间就是金钱,而对于官府这边,他们注重的只有利益。

江南那边的商队都来幸福城考察两趟了,修路的事还一直僵持着。

又等了两个月,周粥见几名县令丝毫不愿退一步,只得放弃他们,与其余几个愿意修路的县令商量起了修路的方案,只不过少了那几个县,修的路就只能绕一大圈了。

其中有一个县令纯纯是被家里人推上来的,他甚至点官话都说不麻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