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外国友人

京城,

随着郑和航海一个多月的时间过去,沿途诸国的商贾如群蜂逐蜜般纷至沓来。

这些国外商客大多未持本国王廷文书,纯粹属于是嗅到商机的逐利者。

他们怀揣着银两,穿梭于京城的坊市之间。

大肆收购大明土特产,主要是以青花瓷与丝绸为主。

在他们眼中,这些精美的器物皆是能在异国换取黄金的宝藏。

只需将其运返故土,或转售他国,便能赚取数倍暴利。

按常理来说,大明自洪武时期定下海禁祖训,便不该出现这样的状况。

皇明组训规定:

禁止民间私自出海与外国进行贸易往来,也限制外国商船来华贸易,仅允许在官方严格控制的朝贡贸易体系下,进行有限的贸易活动。

这自然使得外国商家来华的渠道大幅减少。

只有那些以朝贡名义来华的使团,才被允许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贸易活动。且贸易规模和商品种类都受到严格限制。

要知道国外都清楚大明本国的货物非常值钱,但此时的大明非后世的大清,不是依靠物理就能够被打开国门做贸易的存在。

无奈,

众多海洋商人只能观望。

但随着郑和率领舰队下西洋与周遭各国开始进行贸易后,行驶在海洋上的商家开始渐渐发现,大明海禁政策出现了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