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榴火 作品
第120章 ”贫困户“和”脱贫户“(第2页)
给村干部送点烟酒,甚至直接送钱,办一个贫困户的指标,一年就能白赚三、五千元钱,多划算的买卖!
想到这里,印景程张了张嘴,最终还是选择了沉默。
倒不是他印景程傲慢,不屑于对李怀节解释。
而是说,解释清楚了又能怎么样呢?解释清楚了就不会背处分吗?
再说了,这件事情还真不是那么好解释。
整个调研组的气氛在这一刻,终于彻底冷冽起来。
驻村干部按照调研组指定的名单,带着大家前往一户已经脱贫了的人家。
这户人家的住房,是崭新的三间瓦房,按照李怀节这几天的调研经验判断,这房子是国家拿钱给造的。
房子门前是一块平整的土晒场,没有一般农户门前常见的水泥地。
李怀节走进房子里一看,房子里的地面也没有铺水泥,禁不住皱了皱眉,对驻村干部问道:“这户人家的住房是政府安置的吗?”
驻村干部没有多说什么,很干脆地说道:“是的!这是县政府首批安置房中的一幢。”
李怀节指了指地面,继续问道:“安置房的标准不达标啊!水电网三通,墙平地平,门窗完整。
其他的我现在还不知道,这个地面就不是水泥地面。”
说到这里,李怀节直接对将军县扶贫办主任于桂东问道:“当时这处工程是谁验收的,要负起责任来!”
随后,他在主人的引领下,打开了东边房间的门,里面空荡荡的,只有一张很老的木床。
从斑驳的红色油漆上来看,这张床起码也有三十年以上的历史了。
一眼看过之后,李怀节迅速走了出来,问主人厨房在哪。
主人家打开了后门,在屋后有一座紧连着正屋的小房子,老式青砖砌成的墙,连窗户都没有。
只有一个半掩着的灰色木门,里面堆了一些柴火。
一个自来水龙头紧贴着东墙,水龙头下面是一个干燥的水泥池子。
这个水龙头,大概就是这座厨房里唯一和现代工艺搭得上边的东西了。
李怀节看着这个寒酸到不能再寒酸的厨房,伸手拧开水龙头,发现并没有水流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