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去死(第2页)

在大众眼里,这段录音几乎成了“实锤”。

“震惊!看起来白白净净的实习医生,居然靠代写读牛腱大学?”

“又是医学圈的内幕,寒门博士苦做实验,学阀二代一作躺拿?”

“他脸上流的不是汗,是别人两年的血泪。”

短短半天内,冷曜的社交账号被挖出,微博评论沦陷,小红书笔记下全是“剽窃”“吸血”“跳楼”的字眼。

有学生发评论声称:“我曾是那个实验室的旁听生,确实听说过那个博士的事情,精神状态一直不好。那个教授的名声在我们学生里真的很烂,没有人会想要去他的实验室。”

舆论愈演愈烈,媒体开始报道,有人翻出了去年自杀博士的z市医科大校园论坛帖。

至于为什么是校园论坛帖?因为新闻报道已经被全面管控删除了。

很多曾经在z市医科大就读的博士开始实名或者匿名发言。

是一位前实验室成员,匿名在知乎上写下一篇长文。

“我在那个实验室干了三年,眼睁睁看着同届的博士学长熬夜写实验数据,最后成果却归了别人。冷曜确实是受益者,但你们能想象吗?他甚至不知道实验的名字。”

“我们每个人都很无力,那是一种整个系统默认的剥削机制。”

“李洛说得对——他没逼谁写,但正因为他从不拒绝那些果实,所以鲜血才继续流。”

这篇文章一度上了知乎热榜第一,舆论开始分化。有人开始反思整个科研结构的问题,有人质疑录音是否经过剪辑,有人为冷曜辩护,也有人质问他为何从不发声。

但网络从来不会等待真相。

网友p出“冷曜x吸血鬼”的恶意表情包,从节目里找寻他作恶的蛛丝马迹。

*

而此时的冷曜,正缩在出租屋的角落,房间拉着厚重的窗帘,手机屏幕的亮光是唯一的照明。

他没洗脸,没吃饭,眼圈青黑,像是一个濒临崩溃的幽灵。

电话不断响起,有父亲打来的,有研究所同僚的,还有节目组经纪人的催促。

他却只是抱着膝盖,指尖因为紧张而发白,直到一条评论刺入眼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