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她们(第2页)

另一位则是二十七岁的单亲妈妈,离婚后独自抚养儿子,靠夜班工作支撑家庭。她挣扎在经济拮据和情感空虚之间,却始终倔强地活着。

第三位则是刚毕业的实习律师,初入社会,被迫在“守住理想”和“现实利益”之间不断妥协。

而李洛的角色梁玉宇,是这三位女性的“交集点”——他饰演一位资深记者,因调查一桩劳资纠纷案,先后与三位女主产生交集。

他像一个安静的见证人,把她们的挣扎、选择、矛盾和破局,都一一记录下来。

这部戏的重点不在李洛的戏份,但他出现的每一场,都起到“连接”的作用。

正因如此,导演才希望找一个有足够分量的男演员——即便不是绝对主角,观众看到他出场也能被“稳住”。

*

“女性群像片?”黄宇有些皱眉,“李洛,你确定要接?这戏的三个主角全是女性,你顶多算个重要配角。以你现在的咖位,你要去给别人做陪衬?”

“有什么问题吗,哪个奖项的最佳男主角我没拿过?但最佳男配我还真的是没拿过。”李洛说。

黄宇:“......”跟这个人胡搅蛮缠简直0胜算。

“这个剧本给我的感觉很不一样,前两个剧本里,我都在演‘男主’,故事围着我转。但不知道为什么,可能是因为看过太多了,我觉得这种东西都很假很空,很没有意义。你看完这部片子,你会有什么触动或者感想吗?不会,你只觉得,‘哦,我又看了一部主旋律片’。但在这个剧本里,我不是‘中心’,我只是一个见证者。但偏偏——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它让我觉得真实。就像我走进她们的生活,看到她们努力挣扎,看到她们哭、笑、绝望、再站起来。我觉得这比‘我是英雄’要动人很多。毕竟我们的生活里其实只有鸡毛蒜皮,根本没有英雄主义。”

黄宇盯着他:“可你会被说咖位下滑,会被说‘影帝沦落到演配角’。你不怕?”

李洛摊开手,眼神很坦然:“我怕啊。但这剧本太好,我不想因为怕丢脸就错过它。你总说我要拿作品立身,这就是作品。观众会不会记得我是主角不重要,重要的是——观众能不能记住电影。”

黄宇被他这番话怔住,半晌才哼了一声:“你小子,现在已经开始上价值了是吧。”

“哪有什么上价值。”李洛笑眯眯地说,“我就是现在对演戏很有追求了,你懂吧?”

黄宇坐下来,还是有点不放心:“这类题材最近确实火,从《我的铁岭》这种‘女性自我寻找’,《72年生的李蔡芬》这种‘社会困境’,《而立而已》这种‘都市女性群像’,都证明市场在接受这种作品。但它们的风险也大:一旦拍得不好,就会被骂‘消费女性’。李洛,你确定你要卷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