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各有方向

前线

郑珏防线吃紧。

在丢失了战略支点安邑后,损兵折将,整个防线后撤,重新在涑水河沿线到闻喜,南到漪氏城构筑防御阵线,但仍然吃紧,数个地方被突破。

“贼寇兵力大增,更有精兵和精良装备助阵,吴礼部在介山被其击败,不得不让出介山,让张小凡在涑水河北岸站稳脚跟。”

郑珏点头,对副将麦铜山说道:“介山只是小山,让了也就让了。围困几日,他们自然会退到河南岸去。随王让我们把张小凡堵死在晋南区域,那么我们就要把他堵死在这里。不主动出击,不主动挑衅。”

麦铜山眉头微皱,但没有反驳,他知道郑珏是苏睿门下走狗,苏睿让干啥,他就干啥。自己犯不上去反对随王,给自己招祸。其实在他想来,是苏睿限制了前线将官的发挥,否则以他们一万人以上的精锐部队,可能早就平定叛乱了。

“张小凡手下兵力刚刚招起,都是民夫青壮。就算再强,也不应该能打得我们节节后退吧?”

“不知道他在哪里找了这么多高手,还有很多训练有素的尖头兵。”监军太监甄伍雍抱怨道。

这一点,郑珏也摸不着头脑,很多的突破都是这些武林中人突然发难造成的。

太监这个群体,虽然残缺不全,但都是经过皇家悉心教育的,见识不短,略一沉吟,就建议道:“我们不光要防守,还要把弓弩集中起来,用于对付那些高手。”

“甄公公考虑的周到,确实应该如此。”

此时的张小凡大营陷入了路线之争。

起义军锐意进取,势力大涨,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比如应该往哪个方向发展的问题。

“往西北,进陕西之地,那里都是青壮,而且已经有数支起义队伍,能够帮助我们抵御官兵。 ”从大乘王手下成长起来的张黑达率先发言。

坐在主位上的张小凡没有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