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魔的秋波 作品
第121章 世纪荷兰对风车动力的改进
刚一走进翁翊皇炼铁的风车塔内部,李国助的目光就被炼铁高炉使用的鼓风设备吸引了。
它用的并不是传统的皮囊风箱,而是双作用活塞式风箱,
也就是与瓦特蒸汽机的双向汽缸结构相近的那种风箱。
据李国助所知,这种风箱在古代主要是通过人力驱动的。
虽然水排可以把水车的圆周运动转化成直线往复运动,
但其使用的似乎主要还是皮囊风箱。
至于双作用活塞式风箱在唐宋年间发明以后,
似乎一直都是以人力驱动,并没有与水排相结合的记载。
但这也可能是李国助对古籍的涉猎还不够广泛的缘故。
在明末,主要的动力来源就是人力、畜力、水力和风力。
畜力难以精确控制风箱运动的频率和幅度,以符合鼓风的要求。
风力又不够稳定,同样难以精确控制风箱运动的频率和幅度。
水力倒是比较稳定,也可以借助水排来驱动风箱做有规律的直线往复运动。
但金角湾周围并没有河流,只有一些泉水和小溪,难以提供足够的水力。
所以要在这里炼铁,理论上就只能用人力鼓风。
可偏偏用风力驱动的风箱此刻就明明白白地摆在李国助的眼前,
而且看起来运动的频率和幅度都还算稳定。
很明显,这里用来转化风车动力的装置是借鉴了水排的结构,
一个曲柄连杆机构连接着一个竖直的齿轮和双作用活塞式风箱的活塞杆,
曲柄连杆机构把齿轮的圆周运动转化成直线往复运动,驱动风箱鼓风。
至于这个齿轮的动力则是来源于风车的转动。
荷兰风车的巨大扇叶在风力作用下旋转,将风能转化为风车的机械能,
再通过传动装置连接风车塔内的各种设备,从而实现各种不同的用途。
连接磨盘,就能使风车塔成为磨坊。
连接榨油机,就能使风车塔成为油坊。
连接锯木机,就能使风车塔成为锯木工坊。
连接纺织机,就能使风车塔成为纺织工坊。
连接抽水装置,就能使风车塔成为抽水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