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魔的秋波 作品

第448章 金梦瑞的悲壮人生(第2页)

其辖域涵盖汉拿山以南的西南沿海地区,特产是柑橘和旱稻。

旌义邑位于济州岛东南部,今西归浦市旌义邑一带,管理东南部农耕及牧马场。

其辖域包括城山日出峰周边区域,特产是马匹和木材。

每邑设一名县监或察访,负责民政、税收和治安,直接向济州牧使汇报。

三邑均需配合济州水军营防御倭寇,尤其是大静、旌义两邑的沿海烽燧台。

三邑之乱的起因是朝鲜对济州岛民众的三重压迫,包括马政之苛、倭防重税、官吏盘剥。

马政之苛,是指为防御后金,朝廷年征战马3000匹,占全岛马匹40%。

倭防重税,是指每户年纳“防倭米”2石,而普通农户年收不足10石。

官吏盘剥,是指牧使李志完纵容吏员加倍征收船税和盐税。

1622年三月发生的两件事情,成为起义的导火索事件。

一是旌义县监金孝元强征孕妇劳役修烽燧台,致流产死三人。

二是大静县民发现税吏篡改田册,将旱田伪记为水田,税赋翻倍。

四月十二,旌义县民金三甲率百人焚毁税所,杀税吏5人。

四月廿三,大静县盐工朴多贤聚300人攻占官仓,开仓分粮。

五月初一,济州邑城郊农军劫马场,释放御马800匹。

五月初九,三邑义军会师汉拿山白鹿潭,兵力达到5000余人。

五月十五,首次围攻济州邑城,阵斩官兵87人。

五月廿七,伏击李志完援军于山房山,歼敌230人。

六月十一,朝廷调全罗道精兵1200人登陆。

六月廿三,牧使李志完用反间计分化义军,许诺赦免济州、大静义军。

七月初四,旌义义军孤军奋战,在金宁平原决战中覆灭。

三邑之乱虽然以起义军的失败而告终,但其历史影响总体上还是有利于济州民众的。

一是促使朝鲜朝廷做出了政策调整。

减免济州岛马贡,从1623年起年征降至1000匹。

废除“防倭米”,改由朝廷拨银采购军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