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魔的秋波 作品
第462章 或许济州岛的路,本就不在甜菜上
听见动静,李国助抬眼一看,见是徐光启,便笑着招呼道:
“玄扈先生回来啦!踏查的如何了?”
徐光启将箱子往案边一放,拣了把椅子坐下,顺手拿起桌上的凉茶喝了一口,才慢悠悠开口:
“三邑都跑遍了,情形各异,我跟你细细说。”
“先说济州邑。”
徐光启从箱子里翻出一卷麻纸,上面用墨笔勾勒着地形,
“土地分三类:”
“王室的内庄田占了城西百来顷平地,一水儿种的稻米,”
“庄官看得紧,佃户收了粮,大半得缴上去当贡品。”
“剩下的多是官田,从街市往北一直铺到海边,”
“坡地多,土不厚,种的都是大麦、粟米。”
“去年秋旱,不少地都荒了,佃户家里能揭锅的没几家。”
“再就是些私田,在城东,归本地的两班和观音寺,”
“种点豆子、麻,还有几棵果树,够自家嚼用便罢。”
他指了指麻纸上标着的几条细线:
“水脉还行,城西有三条溪,内庄田能引水浇地,官田就只能靠天。”
“说到咱们带来的新粮种,”
“玉米在城南的荒坡上准能活,那土虽薄,却松快,玉米根浅,耐旱。”
“土豆可种在城东私田边上的阴沟里,那儿潮润,见不着多少日头,正合它的性子。”
“至于甜菜,怕是得等些时候,它要肥田,内庄田碰不得,官田又养不起。”
李国助听得认真,指尖在册子上敲了敲:
“大静邑呢?南边靠海,听说以前是养马的地方?”
“正是。”
徐光启又拿出一卷纸,
“大静在岛西南,海边滩涂多,往后退些是矮山。”
“原先是朝廷的官牧地,养军马的,这几年没怎么管,荒了大半,只剩几个佃户种粟米、放牛羊。”
“私田少得可怜,都在山坳里,归渔村的头人,种的大麦耐盐碱,味道却差得很。”
他顿了顿,补充道,
“水是个问题,近海的地渗了咸水,溪流短,雨季涨水,旱季就断流。”
“但山坳里有山泉,要是筑个塘子存水,能浇不少地。”